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浙江桥梁“听诊人”:高温下守护跨海通道安全

字体:
—2025—
07/23
16:44:43
2025-07-23 16:44:43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奚金燕 李琴 王茹

  盛夏的东海之滨,天气炎热。乐清湾大桥685米长的钢箱梁内部,热浪蒸腾如桑拿房。浙江交通集团玉环桥隧管理所巡检员陈伊迪身着反光服,手持敲击锤,弯腰一寸寸叩击着滚烫的钢梁焊缝——这是他今日负责巡检的第三座特大桥。

  上午9时,陈伊迪躬身穿梭于滚烫的钢梁间。“桥梁钢结构在极端温度下易暴露隐患,细微裂纹更易识别。”陈伊迪用脖子上的湿毛巾快速抹去滑入眼角的汗水,又专注地操作着裂缝观测仪,对一处记录在册的旧痕进行复测。

  作为负责乐清湾大桥的安全巡检员,在烈日“烤验”下,陈伊迪的巡检工作进入最关键的时段。他每天都要背上工具包、头戴安全帽、身穿安全衣,顶着高温进行大桥设施安全监管工作,桥墩、支座、伸缩缝,他的目光如扫描仪般一一掠过,每一次敲击聆听,都是对钢铁筋骨的一次“听诊”。

  “钢箱梁是大桥的重要结构件,这里有各种机电设备,我们要在这里检查大桥的温度、湿度等,尤其夏天天气炎热,我们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必须加大检查频率。”当桥梁结构检查告一段落后,陈伊迪打开工具包里的盐汽水,大喝几口,迅速转入钢箱梁的巡查。

  夏日工作中最为艰辛的莫过于深入钢箱梁进行检查。当户外检测结束,真正考验才刚开始。在密闭的空间里,陈伊迪打开工具箱,拿出万用表、红外测温仪等专业设备。检查配电箱、目测电箱上各仪表上的数据,陈伊迪又将万用表表笔精准地搭在接线端子上进行复核,测量电压、电流是否稳定。

  “数据如果波动过大,说明供电不稳或者线路有虚接、老化,必须揪出来。”陈伊迪紧盯着跳动的数字,在密不透风的箱梁内部,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滑下,滴落在万用表的显示屏上,他迅速擦掉,生怕影响测量。

  “这个接触器温度偏高,接近预警值了,得重点标记,持续观察。”他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这些记录如同桥梁的“健康档案”,为团队培训和日常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钢箱梁内部检查结束后,陈伊迪和同事准备开展桥面巡查,此时右肩处的对讲机突然响起:“附近居民电话反映有不明船只在漩门湾大桥附近徘徊。”

  “收到!”他立马回复后起身拿上安全帽奔向巡查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没想到8分钟后对讲机再次响起:“船只已经驶离。”

  对于巡查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警报解除,但陈伊迪担心有人员下船,决定继续前往该区域加强巡查,确保桥梁周边环境的安全。全路段路面巡查一个来回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大桥承载着滚滚车流,要保证大桥安全,监管必须及时,一点马虎不得。乐清湾大桥通车运行近7年,大桥巡检工作未有一天暂停。

  “桥隧安全无小事,我们多流一滴汗,道路就多一分保障。”陈伊迪的信念,正是浙江万千桥隧巡检员的缩影。这群“高温逆行者”用日均3万步的坚守,为长三角经济大动脉刻下精准“安全刻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桥梁;巡检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桥隧安全无小事,我们多流一滴汗,道路就多一分保障。”陈伊迪的信念,正是浙江万千桥隧巡检员的缩影。这群“高温逆行者”用日均3万步的坚守,为长三角经济大动脉刻下精准“安全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