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基层问计 | 水晶加工村经历“千万”净化后焕新生 旺季最高一天涌入5万人

字体:
—2023—
06/19
15:22:31
2023-06-19 15:22:3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雷

  编者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微调研·基层问计”专题报道,聚焦群众身边困难的解决路径,寻找来自基层一线的破题智慧,以鲜活故事展现来自实践的浙江经验。

  浙江在线6月19日讯(记者 陈雷)6月中旬,行走在金华市浦江县上河村内,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蜿蜒光亮的青石板路以及环村而过的粼粼江水,构成一幅清新雅致的夏日图景,在这里,风景秀丽的避暑胜地与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重合在了一起。

1.jpeg

上河村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很难想象,这座小山村曾一度被水晶加工业侵蚀着生活环境:村内空旷的广场曾被成堆的水晶废料挤占,村边清澈的壶源江也因水晶污水排放成为“牛奶河”。如何从水晶加工的困局中突围?近年来,上河村循着浙江“千万工程”的指引,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从曾经的“小山村”蝶变成为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村”。

  “小山村”里的8块功德碑

  6月的上河村,村子里已经迎来送往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古色古香的村子里,肉眼可见几座可供行人休憩的古朴凉亭。这些亭子前往往立着一块“功德碑”,标注了凉亭名称的同时,还写着捐资建造者的名字。“这样的功德碑,村子里有8块。”上河村党支部书记陈隆恩介绍。

3.jpeg

迎客亭前的功德碑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分布在村里的8块功德碑,是上河村破局水晶加工产业困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见证和“密码”。

  上河村原名建光村,曾是浦江水晶加工发源地之一。在这里,以小作坊为单位的水晶加工曾是很多村民的经济来源,赚钱的希望牵引着一批又一批外来人口进驻这里。陈隆恩介绍,上河村如今常住人口600余人,水晶加工业风头正盛时,村子人口有四五千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

  密布的水晶作坊让上河村的环境蒙上一层阴影。“那时候操场上全是废渣,小作坊的水直排进村里,门前门后流水白花花一片。”陈隆恩回忆。

4.jpeg

上河村此前旧貌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2013年,当“千万工程”在浙江大地持续深化时,上河村迈出了整改第一步——整治全村300多家水晶作坊,证件不全的关停,符合标准的迁入浦江县的水晶工业园。原本不用交租和通勤的生意,突然迁到了十几公里之外,这个动作引来了一批人的反对。“村里拜托了和他们关系好的邻里党员,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就亲就近上门劝说,到后来大家基本也想通了。”陈隆恩说。

  移走了水晶作坊,整治了污水杂物,如何提升村容村貌?村两委班子卡在了“钱”的难题上。2015年,村干部们请来了回村的乡贤和村民,试探性地提出了募集资金走乡村特色文旅的路子。原本心里打鼓的方案,却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回应,大家你一笔我一笔,凑出了150万元。

  “这笔资金被用来改善村貌和修建基础设施,我们在每个设施前都立了功德碑,写明由哪些人捐资建造,包括对面那座山上的沿山步道,上面都写了每个人捐赠了多少台阶。”陈隆恩介绍。

  如今的上河村,山青水绿,步步皆景。与村内阶梯瀑布、音乐喷泉等网红景观相比,8块灰扑扑的功德碑或许很容易让人忽略,却是上河村攀登乡村文旅高地的第一步阶梯。

5.jpeg

陈隆恩介绍着村里的景色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网红村”里的长红之道

  在社交平台搜索上河村,避暑胜地、小杭州、诗人小镇等关键词相继出现在眼前。近年来,上河村持续发力,通过不断招商引资,打造吃、住、游一体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名气不断出圈。如今的上河村拥有30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7.jpeg

村内景色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山水画卷带来的巨大人流,为上河村“绘”出了另一幅乡村经济发展画卷。

  上河村沿街的民房中,1999年出生的陈晟楠在家门口开了家饭店。这些年,村内的大批客流拓宽了家门口增收的渠道。2021年,刚毕业不久的他回家开了饭店,曾经因水晶作坊关闭在外打工的父母随之回家帮衬,分散开来的一家人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朝着新生活迈进。“饭店平均每个月有1万元左右的营收,天气再热一点有2-3万。”陈晟楠说。

  经营民宿的陈剑回乡的脚步要稍早一点。村子的文旅产业发展呼唤着村民回乡创业,但最初,谁也不知道村内的文旅能发展到哪一步。如何打破大家都观望的局面,上河村所在的大畈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号召乡贤带头回家创业。2017年,早年在外做生意的陈剑响应号召回乡,成为村里最早一批民宿创业人。“民宿2018年开始运营,最开始心里没底,那时候上河村还没红起来,是靠着对接一家家旅游团引来人流的。”陈剑回忆。

  从需要旅游团对接到散客自发涌入,转机发生在2019年夏季。因为偶然走红短视频平台,上河村在6月的某天内突然涌入了五六千人。彼时,村里只有一座容纳七八十个车位的停车场,突然涌进来的人流堵住了村口,村里紧急打造了有4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但仍旧不够。也是从那时起,上河村打响了名气,夏日旺季时日均迎来2万人流,最高时一日内有5万人涌入,游客订房要提前半个月以上。

7.jpeg

上河村内的旅客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有了名气,如何让“网红”长红?环顾村内,最明显的是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前年夏天,村里人多到桥头那里完全走不动,游客付钱都付不出去,网络都不够用,后来紧急增加了信号塔。”陈剑说。

  信号塔的增设,是上河村优化游客体验的一个小细节。这些年,上河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变化,从修缮七进大方伯,到完善夜景项目,再到引进娱乐设施,上河村一边打造着未来乡村风貌,一边引进专业团队提升文旅“新鲜感”,走出了一条人文美、产业实的致富路。

6.jpeg

上河村在村里引进了游乐设施 浙江在线记者 陈雷 摄

  推陈出新的成效,在数据上有了具体的体现。2020—2022年,上河村年接待游客量分别为177.4万人次、230万人次、123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1783.5万元、3500万元、1800万元。村集体营收从2016年的2.82万元,到如今连续2年突破100万元。

  “接下来我们想把游客中心旧的木栈道换一换,铺上鹅卵石,种上樱花,打造新的‘网红打卡点’。”点开手机里新的设计方案,陈隆恩兴致勃勃地说着下一步的规划。

1.jpg

  在上河村,有个特别的现象。和许多普通乡村一样,曾几何时,上河村村民都选择外出谋发展。但如今,每年夏日旺季时,总会有一批在外的村民赶回家,趁着客流高峰做点小生意,一如候鸟归巢。这些年,随着上河村“网红”名气的打响,这样的“候鸟”越来越多,归家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从纷至沓来的客流到返乡创业的村民,上河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底色,绘出了一幅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动画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问计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行走在金华市浦江县上河村内,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蜿蜒光亮的青石板路以及环村而过的粼粼江水,构成一幅清新雅致的夏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