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而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就是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点睛之笔。在浙江,执传承之灯,年轻人正在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近期,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推出特别策划“浙Young识文脉”,通过深入蹲点总书记曾关切关注的浙江文脉,寻找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聆听他们品读到的文化浙江,展现他们心里映照的底蕴江南。
浙江在线7月10日讯(记者 杨烁 见习记者 田雨阳)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出发,走过西泠桥,经过西湖“最美转角”,便来到了位于孤山脚下的古代皇家藏书楼——文澜阁。文澜阁是清乾隆年间珍藏《四库全书》的七大藏书楼之一、“江南三阁”中仅存的皇家藏书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的见证。当前,伴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历史文化也不断在年轻人中出圈。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近文澜阁,感受年轻人对浙江文脉的青睐。
文澜阁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夏日午后,游客们从波光粼粼的西湖边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在浙博西侧,便是文澜阁的所在地。乍看之下,文澜阁更像一座雅致的江南园林。不少游客被院落内的假山池塘、亭台古树所吸引,拍照打卡留念。
在御座房内,部分《四库全书》的复本被陈列展出。“有编撰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还有古人抄书的过程。”高中生郑彤瑶说,“以前知道《四库全书》是分开存放在全国各地的,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座藏书楼。”从小在杭州长大的她对这里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分。暑期来临,像郑彤瑶一样的学生型游客不在少数,趁着假期亲近历史文化,成为了他们“充电”的好选择。
御座坊内的游客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田雨阳 摄
年轻人爱逛的不止文澜阁,同在浙江省博物馆内的雷峰塔展厅、漆器展厅和黄宾虹美术馆等展厅都是年轻游客的打卡之地。2000年,雷峰塔发掘,遗址及地宫内出土了金银器、鎏金铜器、经卷等珍贵文物。展厅内,游客韩燕正在仔细观察石刻佛经的拓本,“我看到这里介绍同一时期出土的这个佛经只有雷峰塔有,是非常珍贵的。”韩燕认为,博物馆是知识的“浓缩”,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这次先自己积累一下知识储备,下次带小朋友来参观。”
雷峰塔展厅内的展品 浙江在线记者 杨烁 摄
在展厅二楼的多媒体互动区域,观众可以玩拼图游戏拼出雷峰塔的全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小朋友、年轻人对雷峰塔整个建筑结构有更深刻的了解。”据浙江省博物馆宣传与对外交流部主任施义亭介绍,不仅在雷峰塔展厅,在其他展厅里也有赋予趣味性的互动区域。在漆器展厅内,三五个小朋友凑在一块大屏幕前“制作漆器”,从材料的选用到温度的把控,小朋友们成为创作者,参与漆器制作的各个环节。
小朋友在体验数字化漆器制作 浙江在线记者 杨烁 摄
在浙博,数字元素随处可见,年轻人的线上观展需求被充分满足。施义亭介绍,为了更好服务观众,浙江省博物馆开展了“云上浙博”活动,“观众打开浙江省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就可以足不出户云游浙博。”此外,浙博还用3D文物模型还原馆藏中的部分精品文物,如玉权杖瑁、玉三叉形器、北宋浮雕彩绘长方形石经盒等,游客在线上即可领略文物之美。
“云上浙博”展厅 网页截图
同时,浙博跨界互动,开启“文博+”新玩法,携手亚运会电子竞技比赛项目“梦三国”开拓文物动漫形象跨界合作,通过更年轻化的方式,浙博一步步走近年轻人的生活里。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游客中,35岁以下的游客占比60%左右,其中26-35岁的游客数量最多,近13万人次。
除了便捷的数字化服务,游客还能在浙博参与丰富的体验活动。观赏“古砖花供”花艺展、体验活字印刷和古法拓印、制作非遗作品双鸟朝阳纹针刺无骨花灯……线上线下之间,文化之美缓缓浸润,成为年轻人的一处精神家园。
“古砖花供”花艺展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