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基层问计 |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注入活力

字体:
—2023—
09/13
14:19:03
2023-09-13 14:19:03 来源:浙江在线 田雨阳

  编者按: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浙江在线特别推出“微调研·基层问计”专题报道,聚焦群众身边困难的解决路径,寻找来自基层一线的破题智慧,以鲜活故事展现来自实践的浙江经验。

  浙江在线9月13日讯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初秋,在嘉兴桐乡市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绿树成荫,道路开阔笔直,一排排小洋房整整齐齐地镶嵌其中。从远处看去,整个村子仿佛一个现代化的大花园。

  在整洁靓丽的村貌之外,越丰村率先实施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更使得越丰村“内外兼修”,成为一个景美、人和的现代乡村样板。近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案例采访团蹲点调研越丰村,寻找越丰村通过“三治融合”实现基层治理的“密码”。

越丰村 受访者供图

  挑战变为机遇

  越丰村位于桐乡市东南部,坐拥高速和高铁“双门户”的区位优势。然而,如今的区位优势在十多年前却给越丰村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

  高桥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涛介绍,“双门户”给越丰村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造成外来人口涌入、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不得不面临转变等问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社会问题增多、村民道德滑坡等问题,这说明村子的管理模式需要随之调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2013年,桐乡提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并在高桥街道的越丰村先行试点。在“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下,越丰村探索出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团、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等形式,成为书写越丰村新面貌的重要抓手。

  有事一起商量

  “村里大小事,我们都和村民商量着来。”越丰村村书记吴新惠发现,通过百姓议事会,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更强,各类项目的推动实施也更加顺利。今年2月,村里通过百姓议事会等方式开辟了“三治菜园”,让想种菜的村民有了专门种菜的地方。

  由于越丰村以前是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许多老人还保留着“种菜基因”。以往,绿化带、小区空闲位置常常被各类蔬菜“占领”,破坏了村子的整体风貌。但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又不能完全禁止。

  在这一情况下,村里的百姓议事会就发挥了作用——一起商量怎么种、在哪里种、种什么,“村民们有了一定的积分就可以申领种菜资格,现在已经有200多家农户领到了菜地。”吴新惠介绍,“三治菜园”及时满足了村民种菜的现实需求,又美化了人居环境,同时还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百姓议事会 受访者供图

  这也是越丰村基层治理的一个妙招。2020年,越丰村推出三治积分管理,对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移风易俗等日常生活事务进行评比打分,积累的分数不仅可以用来申领菜园,还能与金融惠农结合,帮助村民进行信用贷款,为拓宽家庭增收路提供资金基础。

  村民赵新震从部队退伍后从事起吊工作,他通过“三治农信贷”购买了新的起重机。如今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还加入乡贤参事会,用自己的力量回馈越丰村的未来发展。

  未来共同实现

  “通过实施三治积分管理模式,我们村民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和美乡村在越丰成为现实。”看到村子的转变,吴新惠高兴又欣慰。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村民沈菊芬,她的另一身份是越丰村道德评议团的“资深成员”。从2013年第一届道德评议团到现在,她见证了越丰村在“三治融合”治理下的变化。

  “以前两三个月都解决不了的事情,现在两三天就解决了;村民的态度也变了,从原来的强硬到现在的可以慢慢商量。”这是沈菊芬最深的两个感受。如她所言,在人和善治的越丰村,许多肉眼可见的“迭代”一直在发生——建设公用停车场、打造有童叟之家等功能的邻里中心、组建合唱团等乡村文艺团队、开展“我们的村晚”等文体活动……从人居环境到精神文明建设,从民生实事到文明乡风,越丰村成绩斐然。

越丰村“协商驿站”2023年工作计划 记者 田雨阳 摄

  “我们村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吴新惠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未来越丰村还有很多规划等待付诸实践,设计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移风易俗共富基金”、征迁两个村民小组……在“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下,越丰村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和美的未来。(田雨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