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点亮青海农牧区夜生活的幕后英雄 跨越2600公里赴一场光影之约

字体:
—2023—
09/27
22:04:06
2023-09-27 22:04:0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翁宇君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记者 翁宇君)9月27日晚,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男足1/8决赛,中国对阵卡塔尔。茫茫4万人海,开场即疯狂,欢呼与嘶吼,这一夜的热血为足球而燃烧。

比赛现场 记者 翁宇君 摄

  在人群中,记者邂逅了一位特殊的观众——身穿亮眼的蓝色蒙古袍,他是来自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电影放映员东德布。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暖场音乐回荡于这个10万平米的体育场。

  “嗯!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40余年来播放12300多场电影,东德布的大脑里仿佛架了一台有着云储存的电影放映机,一个画面、一段音乐、一句对白都可以触发他的光影记忆。

  东德布来自青海海西都兰县香加乡红旗村,是一位扎根乡村的电影放映员,也是一位“青海好人”和“道德模范”。从1979年起,他就奔走于农牧区,用电影点亮当地的夜生活。

  从海西到杭州,远隔2600多公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东德布说,他是在浙江援青指挥部的邀请和帮助下,才来到了杭州,感受到了亚运的热烈氛围。

东德布 记者 翁宇君 摄

  说话的间隙,他从衣兜中小心翼翼地掏出用纸巾包裹着的几枚荣誉徽章,其中一枚是他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的“电影先进工作者”奖章。身穿蒙古袍,再小心翼翼地戴上奖章,这是东德布对亲临亚运现场的最高“仪式感”。

  “我今年60多岁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到浙江。”东德布说,浙江与青海友谊深厚,踏上这片土地,印象里的浙江更鲜明了起来。“我爸爸那辈时候开始,家里就有西湖牌的暖壶,电视机等等,浙江和青海又是对口支援,我们当地许多卫生院都有浙江人的身影。这趟来杭州,我去了西湖和宋城,那些生活里的遇到的、电影里看到的画面,都变得很真实。”

  哨声响,绿茵场瞬间紧张起来。

  上半场开场仅3分钟,中国队队员就以一记头球破门。

  黄龙体育中心南北塔上,两块屏幕上正实时转播赛况。

  同样是灯光照亮的夜晚,但东德布的感受截然不同。这块大屏幕比东德布在乡村撑起的一块块小屏幕大了不知几倍,此刻他也从此前的放映者成为了一个大屏幕的观众。不过,此刻的热情,东德布却能从记忆中搜寻出那些“通感一刻”。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去村子里放电影,像《足球》《中国女排》,最远12公里外村子的村民都赶过来,聚到一起看电影,大家就是这么人挨着人。”看看身边摩肩接踵的观众,东德布不禁回忆起了改革开放年代大家对于体育的热情。当然,此时声光电与现代化的一切,都早已将这份热情升级迭代。

  红白双方还在场上不停奔跑,进入下半场,赛况更为焦灼。

  “加油!加油!”呐喊声浑厚而有力量。近4万人,在不时望向屏幕上的时钟滴答。

东德布手机里的电影清单 记者 翁宇君 摄

  低头看东德布的手机,他的相册里存着最近几场电影的清单,“你看,是这部,最近刚刚给大家放了,《夺冠》。”东德布望向赛场,这个蒙古族汉子,此刻,正期待着在这个友谊之城,见证中国队的胜利。

  21时27分,哨声响起,全场结束。1:0,胜利如约而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州;亚运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9月27日晚,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男足1/8决赛,中国对阵卡塔尔。茫茫4万人海,开场即疯狂,欢呼与嘶吼,这一夜的热血为足球而燃烧。在人群中,记者邂逅了一位特殊的观众——身穿亮眼的蓝色蒙古袍,他是来自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电影放映员东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