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自2010年起,浙江援青资金已超25亿元

一头牦牛价值怎样翻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字体:
—2023—
09/28
19:00:41
2023-09-28 19:00:4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浙江在线9月28日讯(记者 包勇)一头牦牛价值将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引进百亿级项目,变“输血”为“造血”;1至8月接待浙江游客98万人……

  “浙里石榴红·同心享亚运”,今天,援青(青海)六省、市“三交”工作交流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自2010年起,浙江安排援青资金25.71亿元,实施394个援建项目。

  一头牦牛价值将翻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海西州德令哈市,牦牛产业是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最具特色、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经过调研发现,当地的牦牛产业链相对零散,我们就想着如何对牦牛畜牧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建链、优链。”德令哈市委副书记、浙江援青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琳说,通过精细化运作,提升牦牛产业附加值。

  就这样,牦牛科技园项目启动建设,目前,园区里的牛舍、成品饲料库、兽医检疫室、供水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进行牦牛生态育肥养殖。

  “从育种开始,到后面的育肥、屠宰、分割、冷链、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全部精细化管理。”吴琳粗粗计算了一下,原本一头牦牛卖1万元,通过精细化分割,能产生2万元的价值。

  助力数字经济引入百亿级项目

  变“输血”为“造血”。数字经济,是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快变量,也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青海数字化发展中,浙江为青海引入百亿级大项目——“灾备数据中心”项目。

  该项目将建设数据机房12万平方米,满足数据储存、超级计算、数据安全等需求,形成一个集数据灾备、计算、培训、数据产业链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数据产业园。

  “大数据产业园将带动数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AI算力。”吴琳说,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算力大模型基地和应用算力创新中心。

  1至8月接待浙江游客98万人

  “航线”连杭德,共筑“山海情”。杭州与德令哈相距2600多公里,今年,杭州⇌西宁⇌德令哈航班正式通航,也为两地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极大的便捷。

  “行程从原来的最快9个小时缩短到5个多小时。”吴琳说,航班的开通搭建起了高效、顺畅、便捷的空中桥梁,解决了制约商旅往来、文旅交融的交通瓶颈。

  今年1至8月,进入青海海西景区的浙江游客达到98万人。除了游客之外,杭州职工疗休养市场也进一步被打开。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德令哈农垦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67780人次,其中疗休养团队接待23281人次,仅2023年通过游客增收100万元左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牦牛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一头牦牛价值将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引进百亿级项目,变“输血”为“造血”;1至8月接待浙江游客9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