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如何在早期识别儿童抑郁?听听专家给出的心灵“处方”

字体:
—2023—
10/10
19:56:51
2023-10-10 19:56:51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见习记者 汪雨晨)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家长该如何识别?如何应对?今天,记者来到杭州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现场了解儿童心理门诊情况,并向患者家长和医生们请教了“心灵感冒”的“处方”。

  及时干预 让孩子更早展露笑容

  10月10日早上9时,在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的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就诊等候区里已经站着不少家长和孩子。当家长都们焦急地向诊室门口张望时,孩子们更多时候则沉默地呆在家长身边。仅一上午,该诊室就有十余组病患陆续就诊。

  在就诊人群中,记者注意到正在诊室门口等待的一对母子,母亲吴倩在排队,而孩子相较于其他就诊的孩子显得更为活泼一些,“我最初留意到孩子有一些症状时,就去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当时结果没有异样,但是观察下来孩子确实和之前的表现不太一样,所以带着孩子来到更为专业的机构检查。”吴倩说,经过检查,专家的确诊断出孩子心理上出现了一些初期症状,好在及时发现进行了干预。经过这一次,她更加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防范,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才更好。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图片源自新华社

  “这两年我们也在尝试‘医教融合’的方式,将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前移,学校会通过学生心理筛查,对于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建议,引导其前往专业的医院检查。”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科室主任医师王奕權表示。

  “如果社会对这方面的科普更多一些,有更多儿童心理方面的医生,我们家长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表象了解就会更多,也能更敏锐地发现问题。”记者在采访时,许多陪同孩子就诊的家长都提出,希望社会能够有更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科普,也希望有更多专业力量及时提供帮助。

  加强关注 对孩子多些理解

  “初中时是学霸,高中突然抑郁了”“因抽动症男孩被休学还患上了抑郁症”“一初中生遭网络欺凌患抑郁”“乖乖女患抑郁,竟多次自残”……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频繁见诸于公开报道。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超过24%,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需重视。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强调,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

  “目前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厌学等问题”,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教授表示,亲子关系、学习压力以及其他自身问题是导致儿童与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赵国秋教授提出,“当孩子开始经常闷闷不乐,对原本感兴趣的事也开始不感兴趣了,同时,孩子开始不愿意去学校,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大幅下降,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的心理可能已经有一些问题了。”此外,家长还需注意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会伴随着入睡困难、多梦、早醒这些睡眠问题。

  “家长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耐心陪伴孩子,对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要早发现早评估早治疗。”赵国秋教授建议家长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孩子舒缓焦虑情绪。此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科室主任医师王奕權提醒需要避免一些误区,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专业的指导,不能单纯地认为去医院就是确诊有病,从而拒绝去医院,导致孩子的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和治疗。此外,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能单纯认为孩子的一些变化就是“作”、想偷懒、怕吃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世界精神卫生日;抑郁症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记者来到杭州第七人民医院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现场了解儿童心理门诊情况,并向患者家长和医生们请教了“心灵感冒”的“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