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夜宿农家话变迁 | 接待国际游客不稀奇 盈川村村民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字体:
—2023—
10/11
18:07:22
2023-10-11 18:07:2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高雅

  编者按:20年来,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打造“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图景,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日,浙江在线多路记者走进乡村,踏入农户,夜宿农家,感受美好,倾听变化,从中探寻浙江各地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

盈川村夜景 记者 包勇 摄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记者 包勇 见习记者 高雅)“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八百多年前,南宋诗人杨万里曾来到衢州盈川游玩,写下了《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一诗。

  风景依旧在。10月10日,浙江在线记者来到衢州市高家镇盈川村,却在这个千年古村落遇到了住宿难——全村102间民宿全部爆满,只剩农户家最后三间空房。

  小小的村落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如此多的游客?浙江在线记者走进农户高其英家投宿,也从他们的故事中探寻盈川村的答案。

  “过几天,马来西亚游客要来我们村了”

  10日晚上6点半,记者来到位于村子西边8号门牌农户家门口,就听见里面传出热闹的声音。“门没关,直接进来就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58岁的女老板高其英热情地迎了出来。

  走进屋内,只见男主人躺在按摩椅上看电视,女儿在逗外甥玩,儿子与同村好友在下象棋。这栋三层楼房住着一家五口三代人。

高其英讲起幸福生活喜笑颜开  记者 包勇 摄

  “房间在二楼,我带你们去看看。”高其英边走边说,早在2020年,她发现村里的陌生人逐渐多了起来,很多是游客,想到自家地理位置优越,推门就是古码头,她索性结束了外地的生意,回到老家开了农家乐和民宿,没想到一年收入达到20万元。

  “以前的村里家家户户种植柚子和碰柑,每家有几万斤。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市场行情好,那一年赚了2万多元。”高其英说,以前靠种植,现在大家思想转变,转做旅游服务行业了。

  其实,高其英还有一个身份,是村里共享餐厅的工作人员,接待过福建、江苏、香港、台湾的游客。高其英笑着说,过几天,马来西亚的游客要来村里旅游,没想到外国人也知道有盈川村这个地方。

高其英家中的民宿 记者 包勇 摄

  说话间,已经来到二楼,三间房间十分整洁。“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房子里面装修了,外立面由村里统一设计和刷新。”高其英推开窗户,指着前方的黑暗处说:“白天醒来,你就可以看到古码头和衢江,环境非常优美。”

  “为什么你们这有这么多游客?”面对记者的疑问,高其英笑着说,“我带你逛一圈我们村,你就知道啦,你还会发现,村子里像我这样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的人有很多。”

  “换做以前,想都不敢想”

  高其英带着记者一路走一路看,行走在夜晚宁静的盈川村内,映入眼帘的是初唐风格的窗棂、飘窗、大红灯笼、汉服工坊和夜间投射灯的杨炯诗词,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古代。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养猪、养鸭、养鸡,一到夏天蚊子和苍蝇满天飞,”高其英说,几年前村里开始环境整治后,身边就有了变化。

  违章建筑全部被拆除、河道经过整治变得清澈、露天旱厕不再臭气熏天……建设杨炯纪念馆、打造初唐风情街、推出悬萝瀑布,拥有1300多年建村史的盈川村露新颜。

  高其英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现在村里流传一句话: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今年“十一”黄金周,每天有1万多人涌入村子,“这要是换做以前,想都不敢想。”

夜晚行走在宁静的盈川村 记者 包勇 摄

  “我们村全部交给第三方旅游公司经营。”高其英以闲房举例说,村民按照一年每平方米60元的价格租给旅游公司,每年可获得租金收益约15000元。

  这一切,得益于盈川村探索出“旅游公司+村集体+村民”的“整村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租赁流转,盘活闲置资源,提供就业岗位,将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富裕新动力”。

  “村里‘闲地’变为未来农业体验园、村里的‘闲人’变为民宿管家、村民的‘闲房’变为民宿。”高其英说,“三闲”变“三赢(盈)”,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村子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好”

  “高其英,你们来说说这件事有没有道理。”逛完村子刚回到家,盈川村党支部书记占小林就带着一群人来串门。串门,在盈川村非常常见,970人的村子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刚在商量,在古码头这里再现鸬鹚捕鱼的场景,一来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项目,二来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占小林指了指一同前来的龚国民。

  今年已经61岁的龚国民凭借一张竹筏、一根竹子、一张渔网,在衢江上打了30多年的鱼。“我们要打渔,又要照顾鸬鹚,太麻烦了。”龚国民有些想打“退堂鼓”。

村书记(右二)问计于民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烟雨朦胧的衢江江面上,渔翁穿着蓑衣,带着斗笠,带着鸬鹚去打渔,这是高其英儿时的记忆。“这些年村里游客多了,你的鱼大家都抢着要。”高其英劝说道,要算个人小账,更要算村集体大账。

  听高其英这么一说,相比之前年收入翻了一倍的龚国民笑了笑说,“打渔是靠天吃饭,运气好可以打到上千斤,运气不好就是两手空空,如果体验项目能带来更多游客,我们就干,现在回去跟大伙商量一下。”

  望着占小林与龚国民离开的背影,高其英说,“这村书记就喜欢打着串门的旗号来集思广益,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村子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夜已深,窗外忽然飘起了小雨,安静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声。杨万里当时夜宿盈川时,一定想不到它会变得如此精致吧。

  记者手记:小小村落带给村民的大大实惠

  这是一个有趣的村落,不少村民都有“双重”身份。举着牌子迎接游客的民宿管家,或许也是民宿的老板;在未来农业体验园里的菜农,或许就是园区土地的所有人之一。“租金+薪金”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盈川村“整村经营”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捧上“金饭碗”。细究背后,这一切的改变,都源自于“千万工程”的实施推进,小小村落的蝶变,给村民带来了大大的实惠,“绿水青山”成了村民的“幸福靠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民宿;乡村振兴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八百多年前,南宋诗人杨万里曾来到衢州盈川游玩,写下了《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