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六旬农民要带老伴寻诗与远方 杭州“三农”工作传佳音

字体:
—2023—
10/13
18:35:30
2023-10-13 18:35:3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包勇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记者 包勇)“这辆车要多少钱?提速快不快?”今天,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杭州主场活动在钱塘新区春光村举行,在车展区域,村民潘友全一边打开车门看内饰,一边问销售顾问。

  今年已经65岁的潘友全是土生土长的春光村人,家中2个女儿已经出嫁,带着老伴去寻找“诗与远方”,是他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潘友全指了指花了9万多元种的牙齿  记者 包勇 摄

  “养老保险、大病保险现在全都有,一年有5万多块钱。”潘友全张开嘴巴,露出洁白的牙齿说,“我这口牙,植了12颗牙齿,花了9万元多块钱,进口的。”

  20年前,潘友全以种田为生,棉花、水稻全都种过,每亩地能赚2000元。“丰收的时候,村里每家轮着请客吃饭。”潘友全说,“后来,年纪大了种不动了,把土地交给村里,现在每亩地每年可以拿1800元。”

  潘友全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春光村也一同在变。

  20年间,1.8平方公里的春光村经历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截污纳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今,2247人的村子彻底发生蝶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40多万元到现在的100多万元。

  “村子干净了,村口的河变清澈了,有路灯了,道路是柏油的,村子里还有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礼堂。”潘友全环顾了四周说,“你看,这些都是本村邻居,来凑凑热闹。”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杭州主场活动现场图 记者 包勇 摄

  看着村民幸福的生活,杭州市钱塘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小时候经常帮家里种田的他,深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

  20年来,农业生产已从原来的传统种植走向科技兴农。杭州钱塘新区的15万亩耕地,95%以上实现机械化操作。

  “以前插秧,一天一亩田,现在一天可以插秧80亩;施肥,原来一天两三亩,现在使用无人机,一天两三百亩,轻轻松松。” 陈兴以种田为例说,从插秧、施肥、收割、烘干,全程实现机械化运作。

  陈兴透露,2023年上半年,钱塘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4,均位居杭州市第一,未来将“文农旅”融合发展,农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杭州主场活动现场图 记者 包勇 摄

  管中窥豹,钱塘新区是杭州“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当天的活动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4元,同比增长7%,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出2个百分点,村民的钱袋更鼓了。

  杭州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列全省第一,东部近90%行政村的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更强了。

  此外,杭州以乡“土”为资源,开辟乡村新领域,创新打造2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和10.8万亩新型综合种养基地,让越来越多的田地种出高效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三农;农村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杭州以乡“土”为资源,开辟乡村新领域,创新打造2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和10.8万亩新型综合种养基地,让越来越多的田地种出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