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4日讯(见习记者 高雅 记者 翁宇君)跨越山海,牵手世界。“聚焦聚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让“地瓜经济”藤蔓全球、瓜落浙江?在2024年浙江省两会召开期间,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心着浙江的“走出去”和“引进来”。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浙江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已在“深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部分做好了标注。
“2023年开年,永康相关部门就包机带着50家企业到中东拓市场、抢订单。”徐步云说,面对全球贸易的“阵阵寒意”,主动迈步出海争取订单是企业的应对之策。过去一年,国际格局复杂演变,于外贸企业而言无疑充满挑战。“但通过参加展会、拜访客户、升级产品、设立海外直营店等方式,到2023年底,我们外贸业务增长了10%。”韧性,是浙企面对国际风云时的答案。
浙江省人大代表徐步云 记者 翁宇君 摄
2024年浙企如何更好走出去?“练内功,借外力。”作为浙江省门业协会和永康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徐步云有许多思考。
如何练内功?徐步云认为,不仅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更要提升品牌意识。“把根留在浙江,然后积极走出去,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借外力?徐步云建议,政府部门积极搭建可供企业共享的“出海平台”,为企业降低走出去的政策、法律、税务等风险。
“打铁还需自身硬。”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民进浙江省委委员黄英与徐步云有着共鸣,她认为应该推动我省产业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深入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依托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黄英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理解落在几个“新”字上。“帮助企业走出去,需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融入外循环。”她建议做强优势经济,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同时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培养对外贸易新优势。
同时,黄英认为应该先行先试闯新路,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跨越转变,做好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标对表,争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新国际规则在浙江先行先试。
省政协委员 黄英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当浙企自信走出去时,浙江大地上也迎来了越来越多走进来的外国客商。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约1.5万外商常住,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
“你看,我们这学期的国际汉语班1月20日刚完成期末考试。”点开一个外国友人刷题的短视频,省人大代表、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总干事陈锋向记者介绍起义乌鸡鸣山社区的语言班,如何为外商打造“宜商宜居的社区环境”是他持续探索的命题。
浙江省人大代表陈锋 记者 翁宇君 摄
近年来,义乌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多方参与、居民自治的国际性融合社区治理路径,鸡鸣山社区就是一个典型。“语言是外商顺畅开展商业活动的第一关。”通过开设家门口的孔子学院,一批批的国际学员融入义乌市场。“有些学员学成后‘反哺’社区,成为本地商户的西语、阿语老师,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交流了‘生意经’。”
除了语言,围绕文化、体育、环境、志愿服务等,鸡鸣山社区联动社工组织持续探索。陈锋建议,及时总结国际性融合社区的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助力更好“引进来”。“通过做好基层服务与治理的文章,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让境外人员体验中国之治,架起大国外交的民间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