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火”在文化深处 千年马面裙缘何“卷土重来”?

字体:
—2024—
02/22
10:34:11
2024-02-22 10:34:11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高雅

  浙江在线2月22日讯(见习记者 高雅)马面裙火了。

  “还欠着几十万米呢!”节后复工第四天,嘉兴海宁许村阴雨绵绵,但这里生产马面裙的提花机却运转得分外火热。在斯泰堡纺织的厂房里,负责人沈菊华穿梭在几十台提花机中,“订单都排到6月啦!”

  拥有这个“甜蜜烦恼”的老板不止沈菊华一人。

  随着马面裙热度的攀升,提花机数量较多的嘉兴海宁许村“近水楼台先得月”,100多家企业陆续加入了马面裙的生产大军,订单像雪花一样簌簌地往镇里飘。

  站在嗡嗡运转的提花机前,马面裙的爆火变得具像化,从“束之高阁”到“卷土重来”,流传千年的它缘何“翻红”?

正在作业中的提花机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卖家:知来处 明去处

  王超是许村天龙布艺负责人,也是一位“入坑”七年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马面裙作为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宋代初具雏形,在明清时期达到繁盛,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对王超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今,他掌管着100多人的团队,同时带领着一支设计队伍。

  谈到为何加入马面裙生产大军,王超用六个字来总结——知来处,明去处。

天龙布艺内的一面墙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在他的工作室内,一件名为“翎羽生花“的马面裙分外惹眼。它的灵感来自于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主题展中的一顶凤冠。

  “这么好的东西流落海外真的很可惜,应该让更多人看到,”王超说,“印制在马面裙上来传播,正好一举两得。”

  这样的“知来处”被王超贯彻得很彻底。每天一睁眼,他就和设计师陈健民绞尽脑汁地选图案。“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当然要好好传承,接下来我准备带领团队与国家丝绸博物馆继续交流学习,挖掘国家宝藏系列的素材,这是我们给自己定的KPI。”

左图:灵感来自于自凤冠的马面裙    右图:夜光布料的马面裙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传承是知来处,创新则是明去处。

  作为90后,王超也一直尝试着在马面裙的“旧瓶”里装“新酒”,布料上大胆采用夜光款式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图案取材自《山海经》中的神兽,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它发出的光。”

  来势汹汹的马面裙创新不会仅仅停留在面料上,斯泰堡纺织在图案上的创新总能踩到网络上爆火的“风口”,比如抖音网红天才小火龙点赞量超过90万视频中的马面裙就来自于斯泰堡。在斯泰堡的工作室内,你可以看到棋盘图案、金鱼图案、猫咪图案,甚至还可以看到水母图案。

马面裙上的猫咪、棋盘、金鱼等图案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此外,沈菊华还踩上了儿童马面裙的风口。记者从淘天集团运营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在今年的天猫年货节期间,“女童马面裙”相关搜索词同比增长3659%。

  “我们积极针对小朋友群体在款式上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了解马面裙,爱上马面裙,让马面裙‘后继有人’是我们的责任。”负责人沈菊华说。

  买家:每条裙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

  “红日出东方,天地万年长。月儿圆如玉,皎皎照我窗。”在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亮相,其中,演员关晓彤身着明代“五葫四海”纹马面裙(五个葫芦、四个海螺),极具东方美学风韵,让马面裙在全国观众前狠狠刷了波存在感。

图源央视龙年春晚节目《年锦》

  大洋彼岸,身在美国的华侨贾涵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我在小学毕业后就来到了美国读书,因为年纪小,面对文化差异很难适应,”贾涵说,后来她在网络上了解了汉服,找到了一群‘同好’,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汉服。“虽然不够精美,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了它,我在异国他乡就不再孤单了。”

  今年夏天,贾涵即将大学毕业,她说自己将身着自己的第一件汉服上台领取毕业证:“对现在的我来说,身穿马面裙早已经不再是一种缓解孤独的‘精神寄托’,更多穿的是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与贾涵一样,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文旅发展部讲解员楼卓怡对自己的马面裙也有着独特情感。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楼卓怡身着马面裙亮相“代表通道”。

楼卓怡身着马面裙亮相2024浙江省两会代表通道  受访者供图

  “我工作的天一阁是明嘉靖建成的,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楼卓怡对记者说,马面裙作为明清女子典型的着装款式,正好与自己的工作内容在时代上达到了契合。此外,楼卓怡认为自己的讲解工作也像马面裙一样,“通过讲好故事来展示一个城市的发展、通过穿上一件马面裙来展示悠久的历史,这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行家:为有源头活水来

  马面裙火在市场,更火在文脉深处。

  在位于海宁许村的中国家纺城·航海面辅料中心二楼,开着一个“养在深闺”的纺织非遗馆创意馆。场馆占地1000多平,多款马面裙在此展出。走在其中,眼前仿佛铺展开了一幅海晏河清的盛世景象。

  展馆于2023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由中国家纺城和浙江理工大学联合筹划,是“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阵地。

中国家纺城·纺织非遗馆创意馆  见习记者 高雅 摄

  马面裙等汉服文化想要长红,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非遗馆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纺织非遗创意馆负责人贺荣介绍:“纺织非遗创意馆的设立连接起了市场、企业、非遗传承人,相当于让海宁家纺有了‘文化传承地’,同时也为纺织业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贺荣表示,未来纺织非遗馆将不断为公众展示最新的技术、工艺和作品,致力于推动马面裙等非遗传承,为弘扬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一针一线,串联起过去与未来间的无限可能。

  从马面裙的前世今生里,我们寻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尝到了文化创新的“活水”,未来,这汪清泉定能细水长流,滋养更多人的心田。

点击阅读潮新闻内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马面裙;传统文化;创新;非遗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随着国潮风兴起,马面裙热度攀升,提花机数量较多的嘉兴海宁许村“近水楼台先得月”,100多家企业陆续加入了马面裙的生产大军,订单像雪花一样簌簌地往镇里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