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AI“复活”:生命鸿沟可以跨越 底线边界不可模糊

字体:
—2024—
03/19
16:20:49
2024-03-19 16:20:49 来源:浙江在线 吴泷婷

  近日,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已逝公众人物的AI“复活”动态视频一经发布便引发争议。“AI永生数字人”彰显科技进步的同时,激发了人们与逝者建立情感链接的渴望。但慰藉与哀思之外,擅用AI复活他人亲友的行为和充斥着流量与生意的“AI永生数字人”,则违背了本意,触碰了伦理边界与法律底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AI“复活”技术,能够复刻已故者的音容笑貌,初衷是为失去亲友的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精神慰藉。

  当“AI永生数字人”进入视野时,“温情”是大家的初映象。小伙用AI技术“复活”奶奶,跨越生死的对话让人泪目;男子AI复活已病故的父亲,向九旬年迈奶奶报平安;包小柏用AI复刻“数位女儿”,重现去世女儿生前声音……在这个科技与人性交织的领域,每一次AI“复活”的背后,都有一段触人心弦的往事。那些“复活”于数字世界的逝者仿佛跨越了生死鸿沟,与生者建立了一种超时空的联系。在支持者看来,随着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深化,死亡不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AI数字永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生者对于逝者离开的一种释怀与慰藉。

  但这份温情背后暗含风险。

  “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近日,针对儿子肖像被侵权使用一事,乔任梁父亲表示当他看见已故儿子的复活影像,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并且希望对方尽快下架。“留日女生遇害案”遇害者江歌的母亲,对于网络博主未经允许擅用AI技术复活已逝之人的行为,表示无法接受,如果能“复活”,也仅限于亲自来做这件事……

  科技不应成为炒作的消费品!当AI复活变成盈利与噱头、商业与流量,未经允许擅自将他人亲友“复活”的行为无疑是刺痛生者的又一把利刃。由此衍生的肖像权侵犯、隐私数据保护、AI诈骗问题,也引发着社会担忧。对于生者而言,无论程序所建立的人物形象多么精细,都无法替代真实的情感交流。AI技术可以模仿动作、神态、语言,但它无法复制一个人最深处的灵魂。江歌妈妈的话语中透露出一部分网友的深深疑惑和不安。在反对者看来,学会面对死亡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挑战,长期深陷于“AI永生数字人”反而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面对“此之蜜糖,彼之砒霜”的争议,AI复活的健康走向,终究要解决一个“厘清边界”的问题。AI“永生数字”仍是新兴产业,目前既无专门的监管条例,也没有自发形成的行业标准,规范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人工智能发展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同时,明晰法律的底线、伦理的边界无疑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守护这一份永不失联的爱。

  (吴泷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AI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AI永生数字人”彰显科技进步的同时,激发了人们与逝者建立情感链接的渴望。但慰藉与哀思之外,擅用AI复活他人亲友的行为和充斥着流量与生意的“AI永生数字人”,则违背了本意,触碰了伦理边界与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