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以警察蓝守护生态绿 看浙江生态警务的“破”与“合”

字体:
—2024—
04/03
10:43:57
2024-04-03 10:43:57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孙婧宜

  浙江在线4月3日讯(见习记者 孙婧宜)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浙江将生态环境保护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2018年凭借“千万工程”捧回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上升……浙江绿色发展底色愈发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湖州市公安局率先在全国提出“生态警务”模式,以生态警长、生态联勤警务站和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为抓手,推动生态领域协同治理。此后,浙江省公安厅全面总结推广生态警务模式,出台推进生态警务战略实施意见,一幅幅“警察蓝”守护“生态绿”的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警务工作如何开展?4月2日下午,全省生态警务建设工作会议在湖州南太湖畔召开,在一个个生态警务案例中,记者看到了许多“破”与“合”。

活动现场 见习记者孙婧宜 摄

  打破地域界限 跨省联合攻克生态难题

  悠悠太湖,千载溇港。太湖水滋养了长三角周边城市,孕育出江南鱼米之乡。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太湖这颗“江南明珠”一度蒙尘,敲响了生态警钟。

  为守护好太湖这座资源丰富的生态宝库,沿岸各地纷纷出台保护措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2021年9月,浙苏两地联合在太湖边的乔溇村成立了长三角首个跨省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对重大警情、案事件进行联动联处、就近处置。

  跨省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探索源于一起“大案”。2020年,有群众举报,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曙光村有一处非法处置废甲酯油的作坊,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经查,犯罪嫌疑人从安徽滁州、宣城,江苏盐城等地的非法有机玻璃加工作坊收购废甲酯油,经简单处置转卖给下游安徽燃料油收购商。

  在浙苏两地环保与公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条长期盘踞在长三角一带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利益链被成功切断,这是长三角地区首个跨三省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判决的生态环境案件,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探索由此展开。

  徐建根是乔溇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的驻站民警,也是湖州首批“生态警长”。当记者走进工作站时,他正和江苏吴江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商讨一起跨省非法捕鱼案的案情。

徐建根(左前)与顾春江(右前) 见习记者孙婧宜 摄

  原来,太湖里生长着一种肉质细腻肥美的鱼,名叫白鱼,是太湖沿岸居民餐桌上的美味。然而为保护太湖生态,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有人铤而走险,非法捕捞。

  “以前不法分子从江苏上船到浙江捕鱼,被发现后迅速逃回江苏,给执法增加了难度。联合后,一旦发现非法捕捞,两地同时出警,用包抄策略,将不法分子驱赶上岸后再抓捕,人赃并获,既安全又有效!”徐建根说。

  现在,织里、吴江两地公安以徐建根、顾春江为代表的5个人驻点,数据上打通了两地7部门4000多万条数据,指令也通过系统平台推送、手机终端执行,实现全方位联动。“以前要层层汇报,现在直接面对面交流,方便多了。”顾春江感慨。

  打破警民界限 整合力量护航绿水青山

  介绍起浙江生态警务工作,有一支力量不得不提,那就是由护林员、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等所组成的“生态义警”队伍。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保护美丽‘战役’怎么样?群众的眼睛看得见。”刚走进湖州市吴兴区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竹童的声音立刻传来。他正介绍自己与鸟结缘的故事。

  竹童是湖州一名自媒体人。5年前,湖州公安建立平安志愿者团队——湖警小V,他成为团队队长。随着湖州率先提出“生态警务”,竹童也在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来展示湖州的好生态?他想到了平安志愿者团队中的30多位常年拍摄野生鸟类的摄影家们。

  竹童把摄影家们拍摄的野生鸟类照片制作成“吴兴生态相册”,通过自媒体平台矩阵发布和传播。从2021年6月至今,已累计发布超1000期,全网点击量超1000万。在他们的努力下,2023年,湖州共发现了4个野生鸟类的新品种并且登记注册,4次解救受到危险的野生鸟类。

  吴兴区生态治理中心(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建成后,吴兴公安联合竹童成立吴兴区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生态义警队。每天,竹童会在这里开直播,与网络大V连线,探讨生态产业和生态文明。截至目前,“竹童讲生态”栏目累计拍摄视频超500条,网络浏览量累计超30亿。

竹童正介绍自己的直播间 见习记者孙婧宜 摄

  前不久,渔民黄大爷给湖州南太湖新区分局杨家埠派出所的“生态警长”陈飞提供了一条线索,帮助派出所成功侦破一起非法捕捞案件。令人没想到的是,黄大爷也曾是偷捕鱼的渔民之一。

  原来,禁渔刚开始时,不少渔民对禁渔政策心存困惑,黄大爷是其中之一,他常偷偷捕鱼,还因酗酒与家人水火不容。为了解开黄大爷的心结,陈飞始终与黄大爷保持联系,多次主动沟通疏导。在陈飞坚持不懈的劝导下,黄大爷不仅戒了酒,改善了和家人的关系,还加入了当地的生态义警队伍。

  自媒体人变身生态警务宣传员,捕鱼人变身护渔人,在浙江,像竹童、黄大爷一样成为“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联动机制生力军的社会力量逐步增多。

  打破传统手段界限 科技融合提升保护效能

  “刚刚看到‘生态卫士’应用里出现了一条关于水库的线索,我要先去查看处理一下。”在安吉县赋石水库,“生态警长”陶林龙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周边开展常态化巡逻,而是直奔目的点位。

  “过去我们习惯带着本子去巡山巡林,方法落后、效率又低,遇到问题靠打电话,处理反馈不及时,现在可以通过应用在线直接上报问题,效率大大提高。”现在,陶林龙每天都会在手机端查看“生态卫士”掌上执法应用,看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无情况需要处理。

  陶林龙所说的“生态卫士”掌上智能应用系统是湖州公安于2021年研发的一款集业务留痕、线索流转、学习咨询于一体的智能应用系统。近年来,湖州公安聚焦“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建设,推动整合自然资源、国土、水利、林业等9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生态治理指令流程闭环。自平台运行以来,直接破获案件159起。

  省公安厅分期建设“资源与技术集成、研判与运用一体、防范与打击同步”的大数据系统,聚合生态环境等16个部门的管理、行政违法处罚等数据。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统筹省域林区、河道、湖泊、田地、湿地等区域风险防控建设,提升优化最小单元格视频等数据供给,全面接入公安数据平台,切实织严织密安全防护网。

  此外,各地紧扣环境案事件处置难点,研发“预警监测”好应用,形成杭州“危废预警”、湖州“城市反倒”、嘉兴“智安净土”、舟山“油污泥监测”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治理示范案例。省公安厅研发“浙里净”固废倾倒预警中台系统,联动各地模型对接,实现对固废转运、处置全过程的复盘监管、预警监测。

  从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到全民共护书写生态文章,再到科技赋能提升生态保护效能,浙江生态警务建设之路已越走越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浙江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浙江将生态环境保护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