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公园20分钟”:自然的入口,生活的出口

字体:
—2024—
04/16
15:37:39
2024-04-16 15:37:3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李心怡

  浙江在线4月16日讯(记者 李心怡)流水桃花,阳光明媚,春天正是游园好时节。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无数年轻人开始化身理论实践者,在午后、晚间到公园吹吹风,走走路,散散班味儿,放空自己,仿佛实现了“精神快充”。

  “公园20分钟理论”最初源自于刊登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研究,其中指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即便不进行任何运动,每天只需在户外公园待上短短的20分钟,就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

  公园真有这么神奇?这20分钟“快充”时间里大家都做些什么?这两天,跟随着年轻人的脚步,记者走入杭州的几家公园逛了逛。

  在公园的20分钟,有人发呆有人游戏

  工作日的午后,拱墅区城东公园里,鸟鸣声声,花香阵阵。听公园的工作人员聊起,以前这里是独属于中老年人的地盘儿,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野餐露营、放飞风筝、拍照打卡,故事悄悄发生着变化。

  草坪上铺上一块桌布,堆满零食玩具,年轻的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这里野餐。“这是很好的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一来放松自己,二来可以让孩子肆意地奔跑玩耍,悠哉乐哉。”张女士告诉记者,春天的时候,每周都会带着孩子过来体验。

城东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另一头,记者注意到一位帅气小伙坐在草地上,望着远处的花草树木一动不动地发呆。过了好久,待他起身后,记者询问:在想什么?他说:“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趁着中午午休的时间来公司附近的公园待上一会儿,放空大脑,缓解压力。”记者又问:看到了什么?“春天的生机,一草一木的生长,每天都是不同的风景。”小伙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走到隔壁的东河文化园,长长的林荫道上,穿行着许多午后散步的人群。正在溜达的方天艺说:“可喜欢在公园里走路了!从死气沉沉的工位上挣脱出来,动动身体,看看绿景,感受无与伦比的愉悦。”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宁静。还有的人则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

东河文化园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傍晚,城北体育公园则是一幅活力四溢、激情澎湃的画面。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激情。

城北体育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

  年轻人纷然爱上逛公园,公园到底能给大家带来多大的能量?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研究发现,仅仅在公园待上20分钟,能显著降低我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应激激素是我们在面临压力时身体释放的物质,长期高水平应激激素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这20分钟的公园时光,能让我们暂时逃离忙碌和压力。

  春日里,西湖边的太子湾公园热闹非凡,“公园20分钟”的理论实践者们在一片鸟语花香、青青绿草间充分吸收着大自然给予的养分。“公园的治愈力量强大,班味儿散去了不少。”在杭州上班的青年白领刘蕾不由得为这片绿意点赞。

太子湾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植物,阳光、草坪、鲜花,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我焦虑生活里的解药。让我在这一刻仿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拥堵、繁杂,获得缓冲和疗愈。”长椅上,戴着耳机听音乐的刘君君侃侃而谈。

  一位坐在小路旁写生的美术老师感叹:“自然的入口,是生活的出口,我用心地创作,想把每一朵花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喊话“公园20分钟”真的有用。“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午休时间到大自然里待一会,状态立马‘回血’了。”“人就应该呆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这简直是专属于‘打工人’的‘自我救赎’。”……作为城市自然过渡带,公园渐渐地被现代人冠以疗愈的属性。

  如今,“公园”的含义也变得更加宽泛,它不仅局限于城市中的大型公园,工作园区的休闲草坪、写字楼附近的绿色空间、楼边街巷的小微绿地等等,都是受年轻人青睐的“公园”。它像是城市景观的不速之客,一个打破常规的插曲,人们在悠扬的曲调中,走出了社会的时钟,走进了自己的时间。

  出门见绿,家门口也能搭帐篷

  “公园20分钟”是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积极探索,也透射着大众对城市建设的期待。能不能实践“公园20分钟效应”,关键要看公园是否“触脚可及”。

  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增绿”行动。《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绿地3.4万公顷,开工建设“口袋公园”4128个,建设绿道5325公里。

太子湾公园 浙江在线记者 李心怡 摄

  以杭州为例,近年来,杭州积极探索构建“全龄友好、共治共享、类型丰富、开门见绿”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体系,制定并实施《杭州市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规划“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目前,杭州市域公园绿地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各类公园已达560余个,新建成4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超300处。

  “家门口有了免费的公园,不仅能看到美丽的棕榈树,还能在沙滩上露营搭帐篷。”家住钱塘区的傅先生为身边变化感到欣喜。他所描述的金沙湖公园绿地,是杭州首批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之一。

  未来至2035年,杭州中心城区规划公园绿地面积约110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力争达到95%。同时,均衡布局社区公园,打造15分钟绿意生活圈,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景象。

  “这几年杭州市民身边的小公园多起来了,今年杭州还将新建改造65个公园,继续推进居民家门口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建设,并丰富公园文化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园林绿化处处长程二苹表示。

  这些行动,支撑了人们“公园20分钟效应”的落地实践,一幅更加绿色、和谐、健康的现代城市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所以,今天你去公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树繁花”了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公园;放松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无数年轻人开始化身理论实践者,在午后、晚间到公园吹吹风,走走路,散散班味儿,放空自己,仿佛实现了“精神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