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9日讯(记者 包勇)今天,市民非常关注的《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在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进行首次审议。
2024年1月15日,2024年杭州市立法项目票选结果出炉,83913人次为15项地方法规项目投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高票入选,在之后的问计于民中,共征集到意见建议多达65条。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早在2019年,杭州市临安区人大常委会就启动了立法调研,并在2020-2023年期间,连续进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预备项目之内。
翻开《条例(草案)》,里面共分为总则、规划分区、资源保护、发展利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七章三十九条。
贯穿保护这一主题,《条例(草案)》分别对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保护作出规定,按照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进行分区管控。
特别是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区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数字型、智慧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针对最近擅自入区等热点问题,《条例(草案)》也给出杭州方案,提出运用现场和非现场方式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对擅自进入保护区以及野外用火等的日常巡查,在进出主要路口对车辆、人员进行检查。
另外,《条例(草案)》也考虑到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及毗邻区域发展问题,鼓励发展与保护方向一致的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民宿等绿色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天目山保护区和毗邻乡镇、村庄实现共同富裕。
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终于有了实质性进行,作为保护区的工作者非常感高兴。”得知《条例(草案)》进行首次审议,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董德民笑着说。
以天目山脉最高峰清凉峰为例,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452种,脊椎动物355种,昆虫256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
“生态保护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董德民说,《条例》可以更好地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