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新职业学徒记丨成为患者的“临时家人” 95后女孩从医院辞职转行陪诊师

字体:
—2024—
05/06
16:30:17
2024-05-06 16:30:17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5月6日讯(见习记者 汪雨晨)陪诊师,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新职业——小到为患者挂号取药取报告,大到陪同患者做手术,是病人的“临时家属”。陪诊工作中,陪诊师具体要做什么?陪诊工作是否如想象的那样简单?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跟随“95后”陪诊师粥粥(化名)前往医院,体验陪诊师的工作内容。

  陪诊初体验 细微捕捉患者需求

  早晨八点,记者与粥粥陪同患者索索(化名)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门诊陪诊,但陪诊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显露出粥粥提前下的“功夫”。

  来到医院的第一时间,粥粥就熟练地带着索索来到门诊楼三楼的自助机前取挂号单,并在机器上签到,随后领着索索在候诊区坐下等待。这一连串“丝滑”的操作背后,是粥粥对医院的熟悉,“一楼自助机前一般人比较多,其他楼层也有自助机,一般人会少一点。”不到五分钟,她们就已经完成就诊前的所有步骤。

  “陪诊不只是帮忙跑腿,还要给客户提供‘心理按摩’。”等待期间,索索还是有些紧张,坐在椅子上背部紧绷无法放松,粥粥便主动与她聊天。粥粥告诉记者,索索和她年纪相仿,这么年轻就有比较严重的三叉神经痛,需要陪诊师提早做功课,缓解紧张情绪。

  “我昨晚了解后提前查了一些资料。”除了与病人聊病情,她也会与病人聊一些挂号、就诊相关的内容或者生活中的小事,主要就是为了给病人以情绪和心理上的照顾,让他们不那么紧张。”粥粥说,做陪诊师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有的病人比较紧张,需要聊天舒缓情绪;有的病人想自行安静等待,那我就注意叫号情况,做好及时提醒。”粥粥说,细致的观察和体贴的照顾,是陪诊师的标配。

粥粥(右一)陪同就诊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除了陪伴,陪诊师还需要随时帮助病人补充提问。前一天,索索已经来过医院,医生让再进行核磁检查。因被告知需要做多处核磁共振检查,索索希望有医学基础的粥粥与医生进行沟通。

  看诊后,记者问道,明明索索自己昨天已经一人来过医院,为何还会选择陪诊师陪诊?“昨天一个人跑了一天医院实在太累了。”索索表示,自己曾在杭州上大学,所以对杭州的医疗水平很认可。因此,虽然她现在在其他城市工作,但仍选择回杭州看病。不过,由于对医院不熟悉,一个人奔波看病觉得心力憔悴,所以找一名陪诊师让自己轻松一些。

粥粥(左一)在药房窗口询问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需求催生产业 专业知识不可或缺

  工作结束后,粥粥将索索送上车便和记者聊起天。“去年外公生病后,我就开始接触陪诊这个工作。”粥粥告诉记者她选择当一名陪诊师的原因。外公生病期间,她在医院发现很多人有陪诊需求,比如有些手术会安排在下午,术后需要住院一晚进行观察,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人陪诊守护。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平台上有陪诊师发布的陪诊日常,也有病人分享自己请陪诊师的感受。独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子女没有时间陪同的老人、带着孩子的二胎宝妈……这些人都是有陪诊需求的人群。“年轻人请我陪同,主要是需要做一些全麻的检查,比如胃肠镜。”粥粥补充,年轻人不想麻烦自己的朋友,就会请陪诊师。

社交平台截图

  “从去年到现在,我大概接了两百单左右。”粥粥表示,除了一般的陪诊、等候手术,她也会接一些取报告、取药的小单。她的病人群体占比最多的是年轻女性,其次是帮助二胎妈妈一起陪宝宝看病,以及陪护一些子女没有时间陪同的老人。“大家都是实在没有时间、没有办法,真正有需求才会请陪诊师。”

  “很多人会觉得陪诊师的门槛很低,其实不然。”提到陪诊师这个职业,粥粥认为这份工作需要医学知识作为支撑。粥粥讲述,她前几天陪一位阿姨做宫颈手术,因为阿姨抵抗力较差,伤口容易发炎,医生开了一盒12粒的头孢,让阿姨早晚各一粒、分6天吃完,但阿姨错误理解成一次性吃完,连续从药盒中取出头孢打算服用,粥粥发现后立刻拉住她的手,制止了阿姨下一步的动作。但阿姨仍坚持自己最初的理解,于是粥粥重新带她上楼找医生确认,最终明确是“早晚各一粒、分6天吃完”,“这种时候我就觉得我的专业知识真的有用,不然一次性吃12粒头孢真的会出大事。”

  正因为自己有着一定的医疗领域背景,粥粥对于陪诊师这一行的专业性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4月19日,2024年度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开班,进一步填补陪诊师人才缺口(上海陪诊师的缺口达12万),解决老人独自看病难这一“急难愁盼”。培训主要面向社区从事为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由杨浦、长宁、虹口等区的民政部门组织的为老服务工作人员,和本校养老、社工相关专业学生共计100余人。但粥粥坦言这只是个例,目前行业内没有对陪诊师的统一培训,是否有医学背景也都因人而异。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陪诊师”这片蓝海,各种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类似“12粒头孢”的经历,让粥粥期待着,她所从事的这一新兴行业,能有更加专业化的支撑。

  传递善意中 呼吁行业规范化

  “我原本在医院做行政后勤工作,主要是与医生、护士、药供等打交道。”粥粥告诉记者,她原本也在医院工作,去年外公生病后,她辞职离开医院,做起陪诊师。从医院的“后端”走到“前端”。将近一年的陪诊工作,让粥粥有不同的感触。

  “对于患者来说,陪诊师就是‘临时家人’,可能我们的一句话,就是患者的慰藉。”粥粥说。她告诉记者,有一位阿姨一直指定要找她陪诊,“家里人劝阿姨多吃点,阿姨不听;但只要我跟她说要多吃一点,吃点肉、吃点蛋白质,她就能听进去。”粥粥的妙招就就在于“耐心”二字。

  相较于家人的直白式关心,粥粥劝解的方法带着一丝“权威”。“有时候,我分享其他人的治疗经验,患者们就很乐意接受治疗了。”在粥粥看来,要成为好的陪诊师,懂行、能共情、有耐心、有责任心缺一不可。很多时候,她也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独自面对一些无法预料的负面情绪,比如患者的不理解、埋怨,以及各种人间疾苦、无奈的结果等。

  虽然是萍水相逢,但粥粥总能在某个不经意间,产生触动,想起之前某个陪诊对象。“人在疾病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句关心的话,就能帮助他们。等到下次再见面的时候,两人的距离明显近了,有时候陪诊对象还会关心起我。”粥粥说,“自己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把伞,这是传递善意。”

  传递善意的同时,身处这一行业的粥粥也有许多新的思考。她留意到,陪诊行业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平台和规范的行业管理。“我一般是通过公司小程序平台或是个人社交帐号接单,主要陪诊杭州市区的医院。”粥粥表示,她一般通过个人陪诊公司来接单,同时她也在运营自己个人社交帐号,有需求的患者看到她发布的内容,也会主动找上门来。一般公司收费会贵一些,80-100元1小时。她个人接单的收费标准是40-60元1小时。目前,陪诊收费也并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陪诊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意外怎么办?如何更好保护患者和家人的隐私?陪诊师该给患者提供一些就诊的建议么?如何划定陪诊师与医托、黄牛的边界?……对于“粥粥们”,他们面对的困惑似乎还有许多。

  “我是很认可这份职业的,所以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陪诊师,希望行业能迎来更规范化的发展。”虽然面对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粥粥言谈中依旧充满了信心,支撑她的是这份新职业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感动与共情。“希望自己见证了悲欢离合后,内心仍永葆温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陪诊;医院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陪诊师,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新职业——小到为患者挂号取药取报告,大到陪同患者做手术,是病人的“临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