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1日讯(通讯员 张晓晨 见习记者 汪雨晨)5月11日,浙江省气象局继续聚焦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推出2024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这是浙江省气象局连续第17年承诺做好民生实事。
这十件实事包括:突发气象灾害预警精准靶向发布,公众覆盖更广更早更有效;新增雷暴大风预警信号,提升强对流天气防范能力;首席专家一线发声,针对灾害性天气答疑解惑;升级“浙江天气小诸葛”,提供“零距离、交互式”服务;开放浙江气象史馆,传播浙江气象历史文化;建设3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助力“土特产”发展;推介100个乡村生态气候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作业规模提升10%;开展“1234+50”气象科普行动;防雷检测便民助企,为重点场所提供“保姆式”防雷安全服务。
据悉,2008年以来,浙江省气象部门把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作为一年一度的“必答题”,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发展成果,力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层次上满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目前,2024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已经完成任务分解,浙江省气象局将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各项任务,更好地发挥气象在保安全、惠民生、优环境、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气象局2024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精准靶向发布,公众覆盖更广更早更有效
开展基于通讯基站的高级别突发气象灾害预警短信靶向发布服务,助力公众及时获取有效的气象预警,增加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前量。深度结合气象递进式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和运营商靶向短信发布能力,打造适用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靶向短信发布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重点隐患区、偏远山区、旅游景区等特定地区和人群的气象预警触达率。
二、新增雷暴大风预警信号,提升强对流天气防范能力
提升分类强对流短时临近监测预警能力,在我省原有14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基础上新增雷暴大风预警信号,根据时间紧迫程度和风力大小设置黄、橙、红三级,引导公众在强对流天气时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三、首席专家一线发声,针对灾害性天气答疑解惑
在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提炼“一过程一策”实践经验,健全完善首席专家在线解读机制。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将专家权威解读内容融入主流媒体、气象官网和自媒体,提高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覆盖面和权威性,增强公众防御气象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升级“浙江天气小诸葛”,提供“零距离、交互式”服务
迭代升级智慧气象“浙江天气小诸葛”AI机器人,通过智慧气象APP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智能便捷的气象服务。公众可与“浙江天气小诸葛”AI机器人进行语音、文字聊天,实现气象信息的智能、快速、高效的交互式查询。
五、开放浙江气象史馆,传播浙江气象历史文化
浙江气象史馆已于2024年3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展示浙江气象文化的重要窗口。年内建立线上预约参观平台和机制,成立青年志愿讲解团,面向社会开放浙江气象史馆,传播气象历史和文化,提高部门和公众的气象文化素养和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六、建设3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助力“土特产”发展
与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建设柑橘、海洋水产、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分作物、分产业提升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服务能力。强化农业气象科技创新,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品牌,服务乡村“土特产”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七、推介100个乡村生态气候旅游目的地
强化新农村新业态新生活气象服务,聚焦浙江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生态气候品牌内涵,集合负氧离子浓度、气候舒适度等乡村生态气候旅游资源,推介100个乡村旅游适宜地。
八、持续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作业规模提升10%
加快实施高质量发展人工影响天气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服务生态涵养、高温抗旱、水库增蓄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受益面积保持7万平方公里以上,服务效益稳步提升,实现民生用水人工增雨保障基本覆盖。
九、开展“1234+50”气象科普行动
发挥部门科技优势,开展“1234+50”气象科普行动,即组织1次“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完成2次“送科技下乡”,建立3个省级服务站,制作4期气象新质生产力短视频,组建50名专家服务团队。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普场馆(基地)和气象台站科普功能,组织气象专家走进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气象研学活动,研发气象科普教材,融入学校课后服务兴趣托管课程。
十、防雷检测便民助企,为重点场所提供“保姆式”防雷安全服务
全面施行雷电防护装置溯源检测,实现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检测时间、轨迹线上留痕和异常预警;优化“浙里防雷安全”功能,开展防雷检测机构资质、人员、仪器合规性预警,助力企业获取真实、合规、有质量保障的防雷检测服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