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梯田蝶变之美,美在哪里?

云和崇头新印象

字体:
—2024—
05/30
10:32:37
2024-05-30 10:32:3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方卫英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记者 方卫英)5月21日,细雨绵绵,来到距杭州315公里的云和崇头镇,这天,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云遮雾绕、山色空濛、宛若仙境。这里就是著名的最美梯田所在地。今年2月6日,云和梯田景区经过十多年的接续建设,正式入选国家5A级,成为全国首家梯田型5A级旅游景区,也是浙江省第21家、今年入选的唯一一家5A级旅游景区。

  我不是来游玩景区的,作为记者,想来寻找答案,景区建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什么?新到任的镇党委书记孔祥丰到村里办事去了,陪同我走访的是在镇里干了6年的女镇长张霞。张镇长个头不高,健康的小麦肤色,朴实稳重的气质,给人以浑身有力量的感觉。

  三十年前,记者在这里下派锻炼了两个年头。当时情境,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的崇头镇貌 徐天飞摄

  感受无路之艰。虽然距县城只有十来公里,但没有公交车,每次进出都是坐当地称“天目山”的拖拉机,那“突突突”的声音至今还萦绕耳边。镇里多数村不通公路,一次陪同县委书记来回爬山近50公里到梅竹村访贫问苦,腿部酸痛一周才好转。

  体会贫困之苦。随镇干部到百姓家走访,破败的泥墙草房,四处漏风,家徒四壁,野菜果腹、稻草当棉被,瘦骨伶仃的老农眼神木呆呆的,很是心酸。当时开展“路教”入住农民家,与我一起下派的老杨至今还说,带回家一身“跳蚤”。

  感悟发展之难。那年崇头刚刚撤乡建镇,百废待兴,又遇一场特大洪灾,损失惨重,当地干群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抗灾自救甚是感人。“靠山吃山”是山民维系生存的唯一路子,当时乱砍滥伐山林成风,记得我下派第二个月,就发生龙埔村少数村民私自上山乱砍树木的事,镇干部及时制止,处理了“钉子户”,教育了徘徊观望的村民。穷山恶水之下,贫困的山村如何脱贫致富?当地党委政府想尽办法,引导百姓种菇、养獭兔、外出务工,苦苦寻觅发展之路。

  三十年之后重访崇头,崇头的变化令人惊艳。

  这里的山水更美环境更靓丽了。

  同样的山水,过去是“穷山恶水”,如今成了美丽城镇样板地,是人们向往的网红打卡地。那天,张镇长陪我走访农户。只见镇街道路干净宽敞,原来我们居住、办公的破旧镇政府院子已经改建一新,一排排崭新民房错落有致,廊桥、流水、绿道,环境优美。梯田景区入口处的游客中心颇具“童话云和”的特色。张镇长感慨地告诉记者:梯田景区建设,最大的好处就是“惠民富民”。

  崇头镇地处云和县西南部,总面积228平方公里,是云和县第一大镇,境内四面高山环绕,白鹤尖山峰余脉向内部延伸,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低丘缓坡和小盆地,历经云和祖辈们的辛苦劳作,形成了海拔跨度达1200米的层层梯田群。这些梯田曾经一度荒芜不被人知。二十一世纪初,当地借助“千万工程”东风,践行“两山”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对辖区各村进行环境整治改善,对梯田、云海、竹林、溪流、瀑布、村落错落交叠的自然景观进行有序规划开发,努力探索乡村旅游富民惠民的发展之路。2011年,崇头梯田获评国家4A景区,名声鹊起。之后云和举全县之力推进梯田景区5A创建,治理抛荒耕地,还原生态劳作,改造村庄风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通景公路……景区形象、品味和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镇公共服务全面升级,生活生产环境明显改善。景区接待中心到丽水高铁站有直达公交车、每半小时一班,无缝衔接。当年闭塞的梅竹村,如今驱车几十分钟直达梅竹,是观看梯田风光的绝佳地之一。如今,云和崇头梯田已经成为“大美中国”的金名片,享誉国内外,多次上央视新闻联播,今年4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他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云和梯田四季更迭的美图,向全世界国际友人展示了梯田之美。

  这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张镇长介绍,景区建设,改变了发展模式,崇头镇由原来的农耕为主转变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外出务工的人口输出变为人员(游客)流入,今年一季度游客接待量达35万人次。人气带来财气,当地村民就地创业致富。不少村民在景区就业,还有村民回乡办起了农家乐、民宿,“旅游饭”吃出了新风貌。老百姓意识转变很大,过去农耕为主,空余打打麻将,如今拥抱互联网,研究农家乐发展、学手艺,与游客交流,文明礼仪讲究起来了。

  路遇当地百姓,满脸喜悦,眼神闪光。走进一家“古创意”民宿,女主人陈章辉心灵手巧,用自己编织的藤扇、花瓶等工艺品,把厅堂布置得雅致敞亮。她喜滋滋地说,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民宿涨价一倍,客房全满,年收入不保密,二三十万应该有的。全镇近180家民宿、农家乐,本地人开的占八成多。今年五一节长假,民宿收入330万元,同比增长170%以上。来到栖心民宿,主人叶小玲回忆说,原先夫妻两种香菇求生存,起早摸黑的干,最多培育了2万段香菇,但仅能维持日常生计。如今,儿子在省城工作,女儿在景区梯田公司工作,自己利用自家新建的房屋办起了民宿,比起过去种香菇,收入增长翻天覆地,叶小玲的话语里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镇人口21500多,去年景区周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景区外农民收入2.5万元以上,逐步走出了一条美丽的共富之路。

  这里日用而不觉的资源变得更有价值了。

  在张镇长办公室,镇长特意地说要品一品崇头的老茶。只见翠绿色的粗大叶梗随着滚烫的开水慢慢舒展,飘出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崇头的老茶原来是当地农家日用茶饮,摘自自家屋后的“菜园老茶”,戏称“粗枝大叶”。旅游开发后,不起眼的老茶有了身价。特别是崇头还保留着“土法”炒茶技艺,制作出的梯田老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梯田优质的土壤、优良的水源、优美的生态,成就了一批原生态特色农产品,造就了一批特色美食。除了纯正的老茶,还有特色食品绿豆腐 、稻田鱼香、笋衣铺蛋、竹筒饭、米酒,高山泉水养育的田螺,游客们品味这些传统的特色农家肴菜,感受梯田文化,感受崇头镇的乡土魅力。

  崇头镇深挖“一丘田、一盘菜、一片叶”,因地制宜培育出了一批保留乡村特色的乡土产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多样态的路径越走越宽。

  这里的传统习俗活化成了别具韵味的文化IP。

  即将到来的芒种节气,崇头梯田景区又将迎来人流高峰。因为,这里每到芒种节气,都要隆重举办“开犁节”。芒种开犁节,习俗由来已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崇头一带高山地区气温偏低,因此开犁仪式选择在每年的芒种时节举行,预示着农忙季节已经开始,并借以祭祀、感恩、祈福。开犁节有一套完整、固定的活动程序,包括鸣腊苇、吼开山号子、芒种犒牛、祭神田分红肉、鸣礼炮、开犁、山歌对唱等,集中展示了汉族传统农耕技艺、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体现了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内涵。芒种开犁节已经入选了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芒种在二十四节气国遗目录中的最后空白。在去年的第十七届开犁节上,云和县委书记李忠伟表示,芒种开犁节是农耕文明根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希望能够在这里书写出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文化是最持久的力量。崇头镇积极探索镇域非遗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真正让传统习俗活起来。张镇长热情地向我展示了今年元宵节崇头举办的鱼龙舞盛况视频,300多村民扛着上百节亮灯的板凳链接成的长龙,在锣鼓喧天中舞动出各种造型,甚为壮观。崇头坚持文化引领活态保护,使“梯田祥龙闹元宵”“祭神田”“十八村迎神”“沙埔山歌”“畲族婚嫁”等一批非遗表演项目重新走进广大群众的视野,推动乡村旅游从资源驱动向文化创新驱动转变,把传统民俗培育成别具韵味的文化IP,创造了新时代的文化价值。

  梯田蝶变之美,美在惠民富民。镇领导充满信心地表示,路子走对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定让崇头的山水更有魅力,百姓的笑容更灿烂。

  期待崇头,续写更精彩的富民惠民新故事。

  (图片由云和县崇头镇政府提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梯田;云和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5月21日,细雨绵绵,来到距杭州315公里的云和崇头镇,这天,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云遮雾绕、山色空濛、宛若仙境。这里就是著名的最美梯田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