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翻开“浙”一业丨两代龙泉青瓷人的接力 擦出古与新的火花

字体:
—2024—
07/06
13:34:34
2024-07-06 13:34:34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杨博

  浙江在线7月6日讯(见习记者 杨博)“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有人这样评价龙泉青瓷。

盛夏时节,走在龙泉西街,鲜活的青瓷技艺“扑面而来”。这条街,古时被称为“瓷街”,沉淀着龙泉的文化古韵和传承前年的青瓷文化;这条街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以瓷为业的手工艺人——

父亲金朝军,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在煤气窑盛行的当下,仍坚持用更具泥土气的烧龙窑,沉淀出精彩的文化印记

女儿金宏杨,从小玩着瓷土长大,刚满21岁的她,独立开设了工作室,尝试推动古法和现代青瓷烧制技艺的融合与创新。

如今,这两代人,都成为了历史经典产业翻开新一页的重要力量。如何在传承创新中,让“老底子”制瓷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来到西街,探寻父女俩的“接力”故事。

龙泉青瓷 受访者提供

  70后父亲匠心不朽,解密窑火不熄奥秘

  走进位于西街的古窑里青瓷坊,“釉色青翠如春水”的龙泉青瓷格外吸睛。出身青瓷世家金朝军,就是青瓷坊主理人。

金朝军告诉记者,从自己记事起,就在“玩瓷”:太爷爷在窑厂打工,爷爷手里有了自家的窑厂,父亲14岁开始制瓷,修缮了祖传的龙窑,命名为“金品龙窑”,并办起了青瓷厂。

金朝军展示自己烧制的瓷器 见习记者 杨博 摄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用传统古法烧制而成的。”金朝军一边走,一边为记者介绍。

“龙窑由于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加上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使用并不广泛。”金朝军告诉记者,尽管市面上更盛行气窑、电窑,相对而言烧出瓷器成色更均匀,成品率也更高,但他从没想过放弃祖先传下来的“老手艺”。

在这些复杂工序中,窑火的温度和匣钵摆放位置更是重中之重。“有经验老师傅,看看火焰的颜色就大概能判断到温度的多少,长达35个小时的烧制,温度也要循序渐进,这个时候就得有经验丰富老师傅,在旁边来控制窑火的温度。”金朝军谈到,龙窑依山而建,窑头、窑中、窑尾的温度都不一样,放置器皿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匣钵的摆放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朝军家的古龙窑 受访者提供

“但仔细准备每一个环节,龙窑烧制成功率也只有40%左右,而燃气窑烧制的成功率能达到85%以上。”金朝军说,用龙窑烧的烧制工序非常复杂,龙窑烧制的瓷器周期通常会在半年左右,烧制前的准备环节就会有4个月之久,每一次烧制都要提前对龙窑进行修缮,每一个要烧制泥坯都要装进单独匣钵,窑火烧起来更是一刻都不能离开人

即便如此,金朝军现在仍在坚持用龙窑烧制,每年只能烧出600至700件作品。“龙窑烧制技艺是长辈一代代传下来老手艺,我必须坚持下去。”金朝军说,每一道制瓷工序的精益求精,每一次烧制温度的精准控制,每一件青瓷作品的潜心钻研,正是一位位投身于龙泉青瓷工艺的匠人们坚守与执着,才使得龙泉青瓷声名远扬。

古法制瓷技艺过程中,金朝军将古窑文化和文旅、研学相结合,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古窑民宿,推出集餐饮住宿、陶艺体验、活体龙窑展示等于一体的商业体系,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眼球。

“这个保存较好的古窑,展示的是古人烧制青瓷的完整过程与材料,每逢烧窑,火出窑尾,烈焰腾空,数里之外均可看到。”金朝军说,如果心动还可亲自上阵,沉浸式体验做瓷的乐趣。

取窑砖、开窑门、取匣钵、开匣钵……随着一声雄浑的“开窑咯”,“金品龙窑”吸引着一批有一批的人,金朝军笑着说,“现在不愁没销路。”

00后女儿探索新赛道,展现青瓷新活力

  女儿金宏杨从小在窑边长大。祖辈们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坚守和热忱,一直深深影响着金宏杨。

在大学期间,金宏杨选择了产品设计专业,2022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创业,接过青瓷事业的接力棒,开了个人青瓷创意工作室,探索青瓷烧制技艺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金朝军展示女儿烧制的龙泉青瓷 见习记者 杨博 摄

“女儿的作品更有现代感,是学院派风格,跟我们传统器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两种风格并驾齐驱已经是时代之势。”金朝军拿起女儿的作品,满是骄傲地说,“谁说年轻不能是匠人。”

如今,金宏杨仍然会跟着父亲学习最传统龙窑青瓷烧制方法,而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她尝试用燃气窑来烧制青瓷。除此之外,她还有很多新尝试,无论是青瓷的器皿选择、外形设计,还是制作工艺、烧制工艺等,她的想法天马行空。

  “日用青瓷的设计思路还需改进,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代经典进行复刻改良,还应在造型、釉色等方面进行设计改良,融入当下审美和市场需求。”金宏杨根据这一理念,推出了一些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瓷具,如冰箱贴、胸针等小型瓷器饰品。

金宏杨正在自家古龙窑前工作 受访者提供

关于制瓷,金宏杨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把采陶土、揉泥、拉坯、刻花、素烧、上釉、烧制等9大项、72小项制瓷工序,拆分成若干个小项,在每一个环节设置一个研发人员,明确最佳工艺流程。”金宏杨举了个例子,比如揉泥这个过程,以前都是从山上自己挑选适合的土壤,然后一筐筐背回来,再经过一遍一遍清洗,才能用作制作瓷器泥坯;现在,有工厂直接提供成品泥坯可供挑选,这样一来,不仅少了一个环节,还节约了时间成本。

作为龙窑新一代传承人,金宏杨也在不断创新,期待更多人了解龙泉青瓷文化。“现在每个月都有两次专场,每次专场销售额能达到5万美金,海外销售逐渐成为工作室的主要销售渠道。”通过跨境电商,金宏杨的青瓷远销欧美国家。

千年技艺,薪火相传,父女俩续写着传承青瓷文化的新故事。在龙泉,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金宏杨一样,在传承中创新,让青瓷之美隽永绽放。年轻人的巧思点亮传统,也将“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带向更广阔的未来。

金宏杨的工作室 受访者提供

  多维度跨界融合,探寻青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除了青瓷与文旅的融合发展,眼下,在电商经济的影响和推动下,龙泉也催生出了一批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产品。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林莉介绍,在茶器设计中融入撞色釉元素,将青釉和其他窑口的釉色相结合,使得产品颜色更丰富多彩。此外,当地还尝试了一些跨界材料的组合,如漆与瓷、木与瓷、银与瓷的结合,形式多样,甚至可以按需定制。

这也是金宏杨正在尝试的。“跨界碰撞能让更多人体验青瓷的魅力和非遗的乐趣。”她正在尝试将青瓷传统技艺和越窑、汝窑等其他瓷类相互融合,将青瓷非遗文化和黄杨木雕等其他非遗文化相互融合。

随着新事物新技术兴起,以金宏杨为代表的新一代青瓷匠人,不断拓展青瓷“跨界”融合的维度,探索出新的市场。数据显示,目前龙泉剑瓷行业的经营主体超过6000家,从业人数近3万人。2023年,龙泉市剑瓷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0.2%。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龙泉积极引拓展“青瓷宝剑商城平台”小程序、APP、独立网站等线上销售渠道,培育快手电商龙泉宝剑产业带、龙泉陶溪川直播基地等电商平台,丰富就业场景,带动剑瓷行业上下游就业5000余人。

左为手工画图,右为AI生成。受访者提供

2023年,龙泉市分别与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其中,中国美术研究院龙泉研究院,将在今年推出青瓷开模课程,学习利用3D建模工具完成瓷器外形设计。“利用AI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制作瓷器的过程还会更加数字化,用科技赋能青瓷发展。”金宏杨说,希望通过新技术打开青瓷的新世界。

除此以外,景德镇陶瓷大学也会在今年推出青瓷的制瓷材料开发课程,学习开釉料和泥料相关内容,让大家掌握青瓷材料的制作技巧。林莉提到,在研发青瓷瓷板方面,双方也在积极攻克项目当中的技术难点,目前研究进度已经超过75%。

龙泉聚焦青瓷产业数字化生产和监管,已经成立青瓷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开发成本降低65%以上。“以往将客户订单样品制作出来,大概要在15天左右,现在借助科技手段,当天就设计出客户所需产品的3D模型。”林莉说起来,使用3D建模技术做出来的样品,对于商家而言降低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客户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样品,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

金朝军正在自家的古龙窑前工作 受访者提供

夜幕降临,西街上,不少青瓷书店、青瓷咖啡吧里好不热闹,在人来人往中播下青瓷文化的种子。金朝军带上家中新进烧制的青瓷,准备前往西街的铺子;金宏杨继续尝试“训练”AI,生成一幅又一幅作品……龙泉青瓷的新故事,正在被书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龙泉;青瓷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盛夏时节,走在龙泉西街,鲜活的青瓷技艺“扑面而来”。这条街,古时被称为“瓷街”,沉淀着龙泉的文化古韵和传承前年的青瓷文化;这条街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以瓷为业的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