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如何“碳”索新路,携“绿”而行?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上,专家们这样说

字体:
—2024—
08/17
15:16:22
2024-08-17 15:16:22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见习记者 汪雨晨)8月15日至16日,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院院士、科学家及国际组织、全国学会、科创机构等,围绕大会主题“促进能源转型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就深海资源绿色开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话题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巨轮驶入广阔蓝海。

走向深海,技术提高和生态保护并肩走

  “深海采矿是全球公认的未来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员会主任李家彪在主旨报告中介绍,“深海采矿是一个社会干扰最小、碳足迹最少的方式,因为其离人类最远,废物废气较少。”

但即便如此,深海地质、地形、水深给采矿车海底作业仍然带来了不小挑战——不仅面临技术创新的难题,也面临保护深海环境的重大挑战。

“如果要实现采矿,可能会有尾矿回到海水里,也可能因搜集海底的矿石而形成大量的羽流,机械可能会产生震动以及光污染,这都会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李家彪说。

现在,全球保护环境、暂停深海采矿的呼声越来越高,海洋开发需要事先弄清楚深海生态系统。李家彪建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完成。

此外,深海矿产开发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影响,开发过程需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深海采矿的风险不容忽视,需要更广泛地看待各种矿物来源之间的内在权衡。”

  走向绿碳,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两手抓

  走碳中和道路?绿碳能源的使用至关重要。

  “生物质作为含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生命周期碳中性的特点。在双碳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生物质绿色碳源的属性,实现部分能源及资源的绿色替代。”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研究员王海名正在与其团队进行生物质高效热转化方面相关的研究。“我国各类生物质年产量超过40亿吨,折合12亿吨标煤以上,相当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左右。但目前,生物质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而欧盟这个数值高达11%以上。从生物质能的体量和当前应用的比例来看,还是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从生物质原料到终端产品的转化过程中,热转化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王海名介绍,通过高效热转化可以获得一些中间产物如合成气,进一步可以生产绿氢、甲醇等绿色燃料与化学品,从而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利用。

王海名作主旨报告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电力系统碳中和对整个能源系统的碳中和有着决定性作用。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张宁现场解释道,“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除了有‘源网荷储’四个要素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即碳和数。”碳中和是电力系统的顶层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源网荷储’的协同才能实现。此外,数字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底层基础,数字赋能为电力系统的智慧运行消纳高比例新能源提供有力支撑,AI人工智能以及先进通信技术的不断应用将助力电力系统迈向碳中和。”

  清华大学电机系康重庆教授与张宁副教授团队对我国电力系统面向碳中和的结构形态与演进路径进行了研究,预计2060年电力系统达到碳中和时,电气化率将从27%提升至约70%,全社会用电量相比2020年将增加1倍以上,相当于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电力系统需要将规模扩大1倍以上。风电和光伏的电量比例也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60%-70%,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未来将极大地增加输电容量以及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跨省输电规模将相比2020年增加2倍以上,为实现双碳目标,电力系统单位供电成本预计上升约20%,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走向未来,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碳中和路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小曳作主旨报告 见习记者 汪雨晨 摄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影响,起到了控制性作用。”张小曳解释说,过去10年,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370多亿吨,与1750年相比,每平方米大概有2.72W的能量被存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相当于在每平方米大气顶点亮2.72W的灯泡。200多年来,每平方米的大气中有大量的能量被存储在地基系统中,其中70%—80%来自人类的二氧化碳。

  张小曳认为,到2050年前,如果能把辐射强度从每平方米大气顶2.72W降1W,降到2.62W,地表温度上升基本能够控制在2℃之内。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辐射强度将从每平方米2.72W一直上升,未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将急速上升。

“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不仅影响着水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还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和福祉。”张小曳表示,如何走出一条减少人类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碳中和路径,非常关键,“未来我们要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碳中和与中国发展理念很贴近,中国的发展理念是合道顺德,即要做合乎道义的事。”张小曳说,我国应走符合国情、节奏、力度的积极稳妥的碳中和之路,与全球和广大南方国家一道,共同书写2℃路径下方方面面的精彩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绿色;低碳;大会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8月15日至16日,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浙江湖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