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4日讯(记者 翁宇君)9月24日下午,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以下称“两个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切民营经济,浙江人大持续跟踪监督两个条例
作为浙江的金字招牌,浙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保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外贸出口、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市场经营主体。
此前,浙江分别于2020年和2023年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因此,条例出台后,浙江通过人大监督等方式,持续督促两部条例不断落实落地。
值得留意的是,此次报告是省人大的跟踪督查,简而言之这是一次条例落实情况的“回头看”。去年9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两个条例执行情况报告,以及省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会后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形成了持续深化条例宣贯、持续完善法规配套政策制度、持续破解法规实施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持续强化法治化保障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审议意见和29个整改问题清单。
那么这些意见落实得怎样?问题整改得如何?此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的报告便回应了这些关切。
5个方面意见29个问题,逐项“回头看”
今年6月份以来,省人大就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跟踪监督。通过基层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强化问题闭环整改落实,对29个问题整改情况逐项“回头看”。从企业对29个问题整改情况的不记名测评结果看,整改认可度达80%以上的占79%,企业对问题整改的认可度较高。
根据省人大调研的情况,在持续深化条例宣贯方面,“多维度融通”是最大特点。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近几年,浙江持续出台了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条例,以法治护航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而两个条例的持续宣贯便与之有机融合在了一起。此外,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与落实国家“民营经济31条”、浙江“民营经济32条”紧密结合,还与涉企服务有机融合,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开展“小微你好”各类服务活动1513场次,服务企业84.75万家次。
面对法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融资难、数字化转型难等突出问题,浙江持续破难疏堵。
比如,为促进企业顺利融资,浙江加大了政银企信用信息共享力度,建立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今年7月末,累计交易量突破11万亿元,服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500万家次;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问题,从调研情况看,系统化、批量化、低成本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浙江通过推广“共性+个性”改造模式,打造数字化改造“N+X”应用场景,搭建了行业级、区域级和特定环节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减轻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负担。截至2023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61%,较上年提高7.98个百分点,力争到今年年底前浙江将实现全覆盖。
同时,浙江还持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一批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机制、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建设、“立审执破”一体化闭环机制等经验做法成为浙江的新名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