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记者 高雅)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人住院,全家受累”是许多住院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如何有效缓解这样的焦虑?
1月13日,在委员驻地,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为了不断提高病人的看病质量、优化看病体验,我们医院推出了‘无陪护’病房,今年我带来的提案就与推广‘无陪护’病房有关。”张大宏说。
何为“无陪护”病房?即患者进入病区后,所有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服务等,都有医护人员和医疗护理员承担,实行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张大宏介绍,“我们的护理员和护士承担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他们都经过规范化的培训,有效缓解患者家属‘分身乏术’的状态。”
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浙江省卫健委也将“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作为202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已在各大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的试点探索。去年,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为试点地区免陪照护服务收费提供依据。
作为全国68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浙江省人民医院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示范病区”,多年运行下来,已经开展无陪护病区16个,包括重病室“无陪护模式”、“普通病房:一对多陪护模式”、“产科病房:一对四陪护模式”。
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 记者 高雅 摄
推广无陪护病房,有哪些好处?张大宏举了个例子。
“曾经有位患者对‘无陪护’病房持怀疑态度,后来发现,护理员的照顾十分精心,不仅可以帮忙预约、做检查,甚至心里有不痛快的事也能跟护理员说,有效解决了‘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烦恼。”对患者而言,无陪护病房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的照护服务,对于家属而言,可以从繁重的陪护服务中解脱出来,有效地推动了住院患者生活护理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既能为患者解忧,又能为家属“松绑”,浙江的无陪护病房从试点到推广,路还有多长?据省卫生健康委官方消息,截至2024年7月,浙江有83家医院正在开展试点,但要在更大范围推广,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张大宏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难,首先是专业陪护人员的紧缺。“经过正规医疗培训的护理员数量不多,培训要求高、难度大。”为了保证护理员的高质量,要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一名护理员,需要医院护理部、后勤管理中心先来组织选拔考试,优秀者获得录用机会,然后由陪护管理人员结合科室护士长意见再筛选出较优秀人员进行定岗。
张大宏说,“打造一支合格的高质量护理员队伍,需要相对较长的培训周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为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提供培训等支持,并不断完善护理员的薪酬待遇,强化护理员职业价值的激励导向,填补人才缺口。”
一对多的陪护模式质量如何保证?这是多数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张大宏思考的方向。“‘以普通病房:一对多陪护模式’为例,在原有陪护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减轻普通病房患者的住院陪护负担,正成为探索的重点。”张大宏说,未来,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准备从人力配置、患者安全、流程优化等多维度出发,采用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边摸索边调整,探索无陪护病房新模式,为全省其他医院在陪护模式上的探索提供经验。
在提升患者的接受度方面,张大宏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无陪护病房;另一方面,对于增加的护理员合理待遇部分,医保和财政补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希望多部门协同机制,适当增加政府资金支持,以缓解因护理人员成本增加带来的医疗机构运营负担。”张大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