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3日讯(记者 高雅)这几天,行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会发现多了很多韩国游客,特别是慧因高丽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西湖、灵隐寺等地“含韩量”颇高。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的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有时一大早就能接待好几批游客。
韩国游客涌入杭州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去年11月,我国宣布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业务急速增长。记者从携程了解到,去年11月8日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韩国游客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便超150%,热门城市依次为上海、青岛、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杭州、延吉、成都等。在杭州,仅去年11月和12月,累积接待韩国入境过夜游客便达到1.45万人次,同比增长70.54%。
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告诉记者,跨境政策的持续放宽、“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和入境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成为中国入境游的重要推动力,也为更多外籍旅客感受美丽中国扫除了障碍。
在湖滨步行街,记者遇到了韩国游客恩智。五天四夜的杭州之旅给她和三位同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来过中国好几个城市,最喜欢杭州,特别喜欢吃绿茶餐厅。”恩智说,此次来杭她看了不少美景,也吃了不少美食,唯一的遗憾,就是有很多文化还没有深层次了解。
恩智打卡小笼包和“咸豆浆” 受访者供图
“杭州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十分精美的丝绸和茶叶,我特别感兴趣,但因为时临时来杭,没有约到韩语导游,英语又不够流利,所以听英语导游讲解时,很多内容都一知半解。”恩智说。
恩智的“烦恼”引起了同行游客的共鸣。其实,不仅是杭州,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后,外籍游客纷至沓来,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都开始供不应求,成为旅游业内的“稀缺人才”。
“目前小语种团队游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团队人数小型化、更倾向于散客;另一个是更趋于个性化、定制化。”浙江省中青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国际中心奖励和入境旅游总经理贾亮告诉记者,现在几十人规模的团越来越少,更多团只有几个人,游客倾向于随来随约,对导游数量需求更大。
据贾亮介绍,与2019年相比,如今小语种导游的津贴成翻倍趋势,一次3天左右的带队,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不等。
尽管待遇有所提高,但小语种导游依然供不应求。据悉,目前全国约66万持证导游中,中文导游占比约91.6%,外语导游占比约8.4%,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
“家长不支持,觉得就业前景不明朗,工作又比较累。”2020年毕业的李丹是杭州的一家电商公司的运营,虽然大学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但她和同学们几乎都转了行,“几十人的班级只有几个人做导游,从事酒店管理的比较多。”李丹说。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有一个专门培养“外语+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旅游方向)。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在掌握较强的西班牙语和英语双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拥有旅游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
“就业率几乎达到百分百。”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范捷平介绍说,该专业每个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20人左右,就业率很不错,但从事导游的毕业生人数确实不多。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萨拉戈萨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言 浙江外国语学院供图
“其实不仅是导游,随着AI技术卷入语言领域,对翻译等小语种职业也产生了不小冲击。再加之导游这个职业比较特殊,所在行业存在淡旺季的情况,所以冲击就更大。”范捷平说,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不仅要提高导游从业人员的待遇,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升导游的社会地位。
此前,文旅部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管理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答复称,目前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将加强对外语类导游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优化外语类导游人才供给,为入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提供好人才支撑。
长远来看,随着全球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薪酬福利制度的日趋完善,小语种导游的职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这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机遇。”范捷平表示,小语种导游作为文化传播者和友谊使者,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窗口,所以学科自身也要积极变革,以顺应时代潮流,给文旅行业培养语言功底好、专业技能精、国际视野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加多样化,除了基础的语言翻译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素养。”范捷平说,除了现有的语言和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外,还将加入更多实训课程,让学生们走到一线积极实践,看到这个职业的价值,培养职业信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