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0日讯(见习记者 陈卓妤)蛇年春节,上虞海涂湿地迎来了回家过年的“老朋友”——候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等在内的数十种约3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过冬。
地处钱塘江南岸的上虞海涂,是目前整个杭州湾地区仅存的一片湿地,也是从西伯利亚往返澳大利亚的候鸟停歇、觅食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约有百余种珍稀鸟类汇聚于此,在这里栖息、繁衍。上虞海涂因此被国际鸟盟列为鸟类的重要自然栖息地,也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被称为“千年鸟道”。
近日,记者走近上虞“守鸟人”,听他们这样守护“千年鸟道”……
轮流值班,守护鸟类安全过冬
“这里大约有100多只的白琵鹭,今年在此过冬的豆雁也有200多只,最多的是野鸭约有2万余只。”这个春节,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会长邱忠海不止一次来到上虞海涂“世纪新丘”,手拿相机,身穿及胸的连裤雨靴,在芦苇荡里观察候鸟的种类和栖息环境。
上虞海涂,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会员在观察候鸟。 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提供
滩涂上,几只白琵鹭优雅地站在一起,偶尔转头,左右张望;一群大雁或站立远望,或相互戏逐,或翩飞起落。这些自然的鸟类精灵,聚集在这里,尽情享受着海涂湿地美妙的冬日阳光。
“这块湿地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这是整个杭州湾一带,能留住鸟类最多的一块栖息湿地。”邱忠海告诉记者,随着上虞海涂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成群结队的候鸟地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悠闲过冬。
上虞海涂,成群结队的候鸟“安家落户”。 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提供
为让候鸟安然过冬,春节期间,护鸟队员和志愿者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巡逻,劝阻捕鸟者人为干扰,并在芦苇荡里增设食物补给点,为鸟类准备了玉米、稻谷和小麦小鱼等“年货”,帮助这些在自然的精灵安全过冬。
一批批学生乘着寒假走进上虞海涂野鸟保护基地,护鸟队员们给孩子们普及爱鸟护鸟和生态保护知识,期待有更多珍稀鸟类在上虞安家。
为保护在海涂栖息的候鸟、留鸟,2017年,邱忠海等人牵头成立了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和海涂护鸟队,从开始时10余个会员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已成为当地保护野生鸟类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仅2024年,协会就救治了117只鸟类。
在他们的影响下,上虞区还建立了全省首个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法院、检察、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联合执法,以司法捍卫生态安全。此后又设立专业的鸟类救护医疗点和救助站等,形成日益完善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公益组织”的野生动物救助保护机制,共护候鸟迁飞。
野鸟保护,源起影像记录生态之美
“摄影的尽头,是摄鸟。”邱忠海告诉记者,自己与鸟儿们的“缘分”,始于自己近50年的摄影生涯。
2015年,搞了一辈子摄影的邱忠海观察到上虞海涂“世纪新丘”翱翔着许多不知名的鸟类,这些神秘的鸟类深深地吸引了像他这样的摄影爱好者。他常常约上三五摄友,手持望远镜和长焦镜头,像“打游击”一样静静守侯在观鸟点,用镜头记录鸟儿的一举一动,有时一趴着就是半天过去了。
上虞海涂,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会员在观察候鸟。 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提供
2017年,邱忠海与好友、同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田家乐等人在海涂上拍鸟时,偶遇不法分子用拉网恶意捕捉野鸭。他立马报警,迅速解救下受伤鸟类,并由此萌生了创立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的想法。
“观鸟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责任。”邱忠海向记者展示他在上虞海涂拍摄的数千张鸟类照片,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甚至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鸦雀……在外行人看来,这些鸟连名字都非常拗口,但邱忠海只一眼就能叫出名字来。
“通过拍摄和记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候鸟,也为政府保护野生鸟类提供珍贵资料。”邱忠海告诉记者,目前,他与当地摄影师已在上虞海涂拍摄到300余种鸟类。其中,濒危鸟类10余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20余种。
上虞海涂的“居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 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提供
如今,邱忠海和田家乐等会员们仍然执着于拍摄鸟类,三天两头在上虞海涂一待就是一整天。但拍摄之余,他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鸟类的保护上,对捕鸟者进行劝阻、为鸟类补食、宣传鸟类保护、捡拾海涂垃圾等等,合力守护美丽的海涂生态湿地,为“千年鸟道”保驾护航。
不惜代价,守护千年鸟道
“现在不仅候鸟在一年年增加,留鸟也更多了,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鸟类在海涂里觅食、嬉戏。”邱忠海说,“这是生态保护的成果。”
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分局章镇派出所收到绍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的锦旗。上虞区野鸟保护者协会提供
2022年5月,上虞海涂护鸟队队长王忠明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世纪新丘”的塘路边在进行土地平整,还陆续安装上了10多块光伏板。“单晶硅组件板在日光的照射下能输送绿色低碳电能,但聚光塔方式集热会产生光辐射,一定程度会对周边鸟类产生伤害。”王忠明马上将此事告知了协会。
爱鸟人士的奔走呼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上虞区发改局迅速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赴现场踏勘,随后在多部门联席会议上,就项目选址是否科学合理、项目是去是留进行了论证和会商,最终该项目被否决。
原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上虞供电部门原本准备在“世纪新丘”投资9000万元建设20兆瓦光伏项目,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为给候鸟让道,供电部门悉心接受建议,“忍痛割爱”,紧急撤离了光伏板和相关设施,并对土地进行了复原。
2023年,上虞史上最大水利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施工过程中,护鸟队员和志愿者们发现,大型机械昼夜施工的噪音、灰尘、灯光等污染,给候鸟的生存带来了不利影响。
按照原定施工方案,项目需要300万方土方,用渣土车运输要运20万台次,相当于每天有500辆车进出。如何既保障工程推进,又最大程度减少施工等人为干扰对野生鸟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上虞爱鸟人士纷纷出谋划策。经多次协商座谈、专家论证,项目方优化调整方案,直接将工程造价提高近千万元,摒弃渣土车运输,采用基本无尘土、施工噪音小、晚上不亮灯的泥浆泵吹填工艺,不惜代价保护候鸟生存环境。同步设立野鸟保护基金,开展候鸟栖息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入选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鸟儿飞来上虞滩涂栖息。近年在上虞共记录到鸟类300余种、6.3万余只,珍稀候鸟东方白鹳、白颈长尾雉等成为上虞海涂“常住居民”。
茫茫海涂,候鸟翩跹,啾鸣声声。千年鸟道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