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0日讯(记者 孙婧宜 通讯员 邢银平)“过年胡吃海喝长了5斤了怎么办?”“过完年我又得减肥了。”每年春节节后,减重都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最近,医院的减重门诊异常火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肥胖科主任李宏春透露,连续几天,仅上午半天,他接诊患者的数量都达到了近40位。
肥胖成健康隐患
来自重庆的廖先生是其中之一。节后第二个工作日,廖先生早早等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翠苑院区)7楼名医馆的候诊区。“我提前约好了李医生的门诊,专程赶过来,看完就直接回重庆。”
李宏春向患者了解平时的生活习惯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以往减肥多流行于年轻女性之间,近些年,这一趋势已悄然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男性、中老年人,甚至是孩子,都开始积极投身于减重的大军之中。李宏春见证了这一变化。“在近4年时间里,我们共接待了大概15000名患者,岁数上到75岁,下到5岁,且男性患者逐年增多。”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年年底,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李宏春认为,导致这一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超重与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成年人中超重人口约为1741万,肥胖率为13.7%,估算肥胖人口约为704万。全国范围看,目前,全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超过50%,估计有5到6亿人超重或肥胖。
同时,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一大隐患。
杭州市拱墅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李霞平时多与慢性病患者打交道,通过实践,她清楚认识到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众多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目前慢性病患者多以依赖那种药物管理为主,但由于部分患者对药物的信任度低,存在不配合的情况。现在有患者通过科学生活方式进行体重管理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身体也轻松多了。”李霞认为,减重或许会成为缓解慢性病的突破口。
民众需要科学、日常的减重方式
“目前,大家主要是靠体重数字来判断胖瘦,这其实并不准确。有些看着体型很瘦但内脏脂肪含量高,这就是不健康的,或者有的人体重比较重,但大多数都是肌肉,这是属于健康的。患者来减肥之前,我们都会先进行判断,看是否需要减肥,我们要做到的是通过科学的检测对症下药。”
李宏春解释,当前医院的减重门诊多以医学为基础,通过相关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体重、肌肉和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以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身体状况,而后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实现健康的目标。
患者的人体成分分析表 受访者供图
“很多患者觉得减肥难坚持,即使是瘦下来了也很快反弹,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进行中医的体质调理、减肥的方式不够日常,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李宏春认为,个性化、生活化也是让体重干预行之有效的重中之重。
“我们的减重周期一般在三个月,不节食,也不刻意地禁止患者吃他们爱吃的食物,而是会根据舌苔脉象进行中医辨证,依照不同的证型开具中药代茶饮,结合患者的日常作息,制定个性化的生活作息规律,根据患者需求匹配相应的饮食推荐和运动方式,再搭配益生菌、维生素等日常补充剂,达到减重的目的。”比如,廖先生的应酬比较多,就得结合他的习惯制定减重方案。
此外,医院专门组建了一支包含医师、护师、营养师、健康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的体重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4对1或是5对1的服务。“我们给每个患者建立了减重群,患者每天在群里打卡体重、饮食、排便、睡眠、运动等信息,一方面便于我们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动态调整方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患者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树立科学体重管理意识迫在眉睫
除了大医院开设体重门诊外,浙江也出现了不少“家门口”的体重管理门诊。比如,杭州拱墅区就成立了7家各具特色的体重管理门诊。这些家门口的减重门诊有何特别之处?
苏先生住在拱墅区潮鸣街道附近,去年9月,他在得知自己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减重门诊后,第一时间找上了门。
“我们主打的是膳食管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和实际营养情况,为患者制定专属的减重方案,包括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怎么运动等。”李霞认为,帮助市民树立科学的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前提。
记者来访时正好碰上了苏先生节后的第一次复诊。“过年的时候吃的比较多,胖回了三斤,不知道要不要紧?”“正常的,节后可以再控制控制,先填一张膳食日志,看看这几天是怎么饮食的。”
在苏先生详细填写下了自己最近的饮食情况之后,李霞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一进行分析,还缺什么营养,用什么食物可以补充,哪些可以尽量少吃,哪些食物可以用同类型的其他食物替代……一堂健康饮食课正在开展。
李霞正向苏先生讲解饮食知识 记者 孙婧宜 摄
李霞解释,“现在大多数民众对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以及合理饮食结构等方面知识了解比较匮乏,这也导致了大众饮食比例的失调,很多患者看着块头大,一查,营养不良。”
因此,在李霞看来,减重门诊的工作不仅是帮助患者减重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防、筛、诊、治、管”同步进行,通过个性化的膳食管理和教育指导,让患者从根本上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长期维持健康体重的目的。“社区医院会是一个很好的监测和宣教平台。”
《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随着这些家门口的减重门诊不断发展与完善,未来会让更多人拥有科学管理体重的意识和技能,使健康生活方式真正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