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立交桥下,零工们用勤劳书写生活

字体:
—2025—
02/22
15:16:23
2025-02-22 15:16:23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浙江在线2月22日讯(见习记者 陈卓妤)过了正月十五,用工市场明显热闹了许多。

20日早上8:00,天空中,雨点密密斜织着,杭州凤起立交桥上,一辆辆车从寒风中呼啸而过。立交桥底下,是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零工,守着一辆辆电瓶车,等待着开年的新工作。

零工们在桥下自发形成了一个零工市场,他们多数是装修和打孔工人。每一天,从清晨到午夜,12小时,永远有人在桥下等待。记者蹲点立交桥下的零工市场,记录开年后供需两方的关注点,以及一张张奋斗的脸庞。

凤起立交桥下,零工们正在等活来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电瓶车、油漆桶、广告牌是标配

“什么都能干”是挂在嘴边的话

零工老汪和10余名兄弟正在寒风中等活来。经历了工地中的风吹雨打,他们的脸都是黑黢黢的。寒风夹着细雨刮过来,肆意地钻进他们的衣裤中,零工们禁不住一个个寒噤。有人用衣服将自己紧紧裹住,坐在电瓶车上等着“幸运”降临;有人来回踱步,不停哈气,一口口喝着热水;有人围成一群唠着家常,分享着近几天的收获……

他们的标配是一辆电瓶车,一只油漆桶。装着各式工具的破旧电瓶车,早已烙上岁月的痕迹,陪伴他们度过了漫长的等待;车头是清一式自制的“广告牌”,醒目的大字标示着服务内容,“水电、木工、泥工、油漆、家装、店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广告牌”上残留着多年折叠的痕迹,不经易间流露出主人从事零工职业的“年代感”。

凤起立交桥下,零工们的电瓶车前挂着“广告牌”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在桥下,记者第一个遇见的便是零工老邓头(化名)。老邓头虽然绰号里带“老”字,却是众人里年纪较小的一位。“我才干了20年打孔的活,其余师傅都干了30多年了,有的都干了一辈子了。”他腼腆地挠着后脑勺,笑称自己只是个“新兵蛋子”。“打零工就像‘游击队’,桥下就是我们的‘根据地’。”老邓头和大家都是老熟人了,每当手上没活便会默契地来到桥下静静等待。

“姑娘,你想找什么师傅?”临近中午,立交桥下迎来了第一个“客人”。老邓头正与兄弟们聊着天,一见有活来,立马踱步上前问道。众人也纷纷上前,眼神中流露出期待。

住在新华路的姑娘小赵上下班总是路过这里,“以前,上班路上,看到这边电瓶车上立着装修的广告牌,所以今天就来问问有没有师傅能帮我解决下家里的问题。”

得知姑娘想找装修师傅处理一下家里的隔音问题,尽管这并不是老邓头的活计,可他的脸上仍洋溢着喜悦。“装修,那就找老汪。我们是打孔的,我们带你去!”师傅们你一言我一语,立马将雇主带到了装修师傅老汪(化名)的跟前。

凤起立交桥下,钻孔零工师傅电瓶车上挂满了钻孔工具 见习记者 陈卓妤 摄

记者见到老汪时,他正坐在自己的电瓶车上,无聊地刷着手机。电瓶车旁一只白色油漆桶被装得满满当当,锤子、刮刀、安全帽……全是他干活的工具。老汪手上正捧着一杯刚接满的热水,见有雇主来便立马将保温杯放到一边。

“下水道声音大可以包装隔音棉,我什么都会,我上门帮你看看!”简单了解情况后,老汪立马判断出问题所在,加上了雇主的联系方式,约定尽快上门处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什么都能干”是零工们挂在嘴边的话。小到通马桶、通下水道、包隔音棉,大到装修房屋,他们都会接。许多超过60岁的零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挣得不多,但相对自由。

在杭州20多年,儿女也来了

期待多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第一单开张后,生意又清冷下来,老汪便和兄弟们唠上了家常。“老邓头是湖北的,老刘是河南的,我是江西的……”老汪向记者介绍,这些农民工年龄多为五六十岁,不少人曾有过正规工程队从业经历,如今因年纪变大、技术限制、工钱结算等原因,靠零工活谋生。他们有的孤身一人在杭州务工,有的为了子女留在杭州。

“杭州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可我们还是早上7点就来了,雷打不动的。”老汪解释,因为下雨,工地上可能不好干活,很多人就会来这里“碰碰”运气。

老汪说自己今年过完生日就60岁了,已经干了一辈子的装修,除了装修也不会干别的,好在有许多雇主喜欢他。攀谈间,老汪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三把钥匙,每一把都被他细心贴上了便利贴,上面用水笔认真写着“体育场路”“东园巷”等,对应着三套需要他上门装修的房子。而这些活,他基本都能在两周内干完。

“40岁至60岁上下的农民工,好多都在工地干活,虽然特别累,但是工钱给得相对多些。”老汪说道,小工一天能挣180到200元上下,大工则按照不同工种,能拿到300到500元不等。“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下工地了,60岁对于工地来说年纪又太大了。所以打算在桥下接点散单,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接到大型装修的活儿。”

老汪打开社交媒体向记者展示他的生活和工作日常,大部分是老汪奔波于各大装修点的视频,其中也穿插着他在杭州周边各个景点旅游的情景。老汪不太会打字,喜欢发语音,也喜欢用视频记录每天的生活。老汪说,自己喜欢出去闯荡,也喜欢交朋友。年轻时,他奔波在各个城市里,20岁不到就去工地当学徒。有了一双儿女后,也算在杭州“定”下来了。

“我在杭州都有了20多年了,儿子女儿都在这里,能多赚点钱算一点。”与天下众多希望子女平安幸福的父母们一样,老汪对着立交桥许下最朴素的愿望,双眼投向远方,期待下一位雇主光临,也期待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零工;就业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20日早上8:00,天空中,雨点密密斜织着,杭州凤起立交桥上,一辆辆车从寒风中呼啸而过。立交桥底下,是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零工,守着一辆辆电瓶车,等待着开年的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