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助力“俊鸟”高飞快飞

诸暨探索重大项目资源要素配置新路径

字体:
—2025—
02/22
23:57:28
2025-02-22 23:57:2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雷

视频素材由诸暨融媒体中心提供

  浙江在线2月22日讯(记者 陈雷)“希望解决100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希望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审批等手续”“请求加快政策兑现速度,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2月22日下午,在诸暨的举行全市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暨项目服务解难推进会上,一场政企对话正火热展开。

  当天,诸暨对本地14个需供地的亿元以上工业内生项目开展集中筛评。诸暨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经信局逐个介绍企业及项目预选筛评情况,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现场研判、当场表态,企业代表直陈项目需求,接近3小时的会议一口气解决了14个项目965亩的用地需求。

这场“解难会”,展现了诸暨以改革破题要素配置的创新实践——用数据筛出“俊鸟”,以机制保障快飞。

会议现场 记者 陈雷 摄

数据为尺,要素跟着“俊鸟”走

  “第一个是信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000台刺绣机关键零部件项目,用地需求是100亩新增土地……”会议室内,政府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围绕回字长桌落座,诸暨市经信局局长袁新江打开PPT,逐个汇报此次14个需供地的亿元以上工业内生项目基本情况。

  “有两个项目请相关企业和属地镇街或相关平台尽快研究具体位置”……现场,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对项目当场给出意见和提醒。“这样参与项目集中筛评还是第一次,结果即时可见、问题当面解决。”听见结果,诸暨市鸿源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冠军安了心,这场预选筛评的标准参考正式拿地的指标,企业通过这一环节后,心中对正式拿地就有了底。

  高效的“现场阅卷”,源于诸暨创新推出量化评分体系、部门预审指标、要素需求清单的预选机制。在诸暨,成长较快的企业时常面临产能提升而土地资源紧张的困扰。为给“飞得高的俊鸟”加快配置资源要素,诸暨自2024年底以来积极做好本地新增项目摸排、预选筛评等工作,尤其是在企业供地上设计了新的评分表,围绕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5个维度,对需供地企业进行赋分排名,确保有限土地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此次的14个项目便由此筛选而来。

  在刚性指标基础上,为避免机械的数据“误伤”好鸟,诸暨还引入企业成长指标维度,设置公开公平的校正环节,力争让具备高飞潜力的“俊鸟”不被忽视,通过"刚柔并济"的智慧,确保要素跟着“俊鸟”走。

流程再造,虚拟红线破堵点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用地要素保障则是项目顺利落地建设的关键。“项目等土地,就像等米下锅!”现场,一位企业家如此形容拿地的紧迫性。

  曾经,项目拿地进程不可预计是广大企业家的“心病”。“对企业来说,市场千变万化,没几个月可以等。”来参会的浙江开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龙告诉记者。

  为推动项目“加速跑”,今年,对筛选出来的好项目,诸暨在拿地流程等环节提前介入并提级办理,建立企业和乡镇负责人“双承诺制”等机制,有关部门还提前画出项目的土地虚拟红线,便于企业提前规划设计,让“拿地即开工”从个例转为常态。

  “快了不止一点!”陈天龙对效率提升深有体会,公司此次申报的年产5000台激光切割机项目涉及用地200亩,预估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15亿元。“虚拟红线让我们能同步启动厂房设计,我们现在已经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就等拿地后可以快速建成、快速形成产能、快速提升效益。”他透露,顺利拿地后,公司年内就能完成新建项目主体结顶。

  “新申请的地块就在公司300米开外,工艺布局我都想好了,现在就等着拿地建厂,抢时间才能抢市场!”吴冠军也很兴奋,他的公司主要从事发电机零部件生产,这两年,公司业务量预期向好,全年订单排满,却因产能不够只能无奈推掉部分单子。拿地扩大产能,他等了一年,优选机制落地后1个多月就有望拿地,吴冠军感到很安心,眼下,项目的“加速”推进让他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服务升级,“跨地联姻”活资源

  “镇街报送项目信息还是存在顾虑”“要素保障能力还是存在不足”,在为企业答疑解难的同时,此次推进会也点出了当前影响重大项目进程的问题因素。

  以问题为导向,诸暨提出了“两个鼓励”,即鼓励项目早申报,如对当年筛评当年开工的项目进行加分;此外,鼓励跨区域申报项目,推出“县域跨乡镇统筹”办法,通过利益均沾的机制,保障项目流出地的乡镇不吃亏,打消了有的乡镇不肯报好项目的“小心思”。“有镇街有项目无地,有镇街有地缺项目,这样的‘跨地联姻’机制既解决了土地资源错配难题,盘活双方资源,又能让两地都享受到发展红利。”一位乡镇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种“企业报题、政府解题”的思路,是诸暨以服务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除当天集中评审拿地的14个项目,诸暨还有50余个亿元以上零土地技改项目,后续当地也将通过集中容缺审批,帮助企业解决能评、环评等问题,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如今的诸暨,已跳出“就事论事”的服务逻辑,转向构建重大项目全要素保障生态。接下来,诸暨将进一步完善动态摸排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机制,让每一只“俊鸟”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资源要素配置。

记者手记

  政府官员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化身“产品经理”,从企业痛处打磨服务细节;企业家抛开客套话,把“卡脖子”问题摊在桌面上……在诸暨,透过这场会议,可以看见诸暨以制度创新构建新型政企关系的决心。

  要素改革看似是资源配置的技术调整,实则是治理能力的深层变革。诸暨通过制度创新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既守住公平底线,又释放了效率红利。难能可贵的是,在刚性制度中注入柔性温度,用校正机制给“潜力股”成长空间,以容缺审批为企业留后路。

  当前,浙江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诸暨的探索启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企关系。当要素配置从“撒胡椒面”转向“精准滴灌”,“俊鸟”们自会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民营企业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2月22日,在绍兴诸暨市举行的全市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暨项目服务解难推进会现场,前来参加筛评的诸暨市鸿源电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冠军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