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3日讯(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施东杰 童子琛)在杭州机场,可以用无人驾驶车辆运货了。
3月13日,杭州机场引进的2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机坪内完成测试,成为华东地区首批进入试运行的机坪无人车,标志着杭州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迈入新阶段,为全球民航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范例和“杭州方案”。
上午,记者来到机坪见到了这位“新朋友”。从外观上看,这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较普通车辆多了几个感应器和摄像头。
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 记者 祝依凡 摄
“车辆启动中,请注意。”随着提醒声响起,车辆开始拖着身后近8吨的货物向前行进。虽然一路开得速度不快,但十分稳当。不仅如此,这辆车还很“聪明”。在前进过程中,能感应到两旁的障碍物并及时停下,以防造成安全事故。
杭州机场地勤公司装卸二部经理孙涛介绍,这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装载了5个激光雷达和7个摄像头,在复杂工况和不利天气测试中,均能实现安全高效运行符合民航运行规范相关要求。同时,从效率和成本上来看,该无人车可使货物运输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15%,且操作准确率达100%。
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 记者 祝依凡 摄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机场是民航局发布《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后首批获批引入无人驾驶车辆的机场之一。
自2023年底起,杭州机场就积极开展设备申报工作,并于2024年12月首次引进2辆无人驾驶货物牵引车,在国际货站与机坪之间开展了近4个月的实战测试。截至目前,车辆已完成30余项功能测试验证,覆盖了雨、雾、道路结冰、无夜间照明等各类特殊场景,累计测试里程超1500公里,减少了90%以上的人工操作风险。
与已经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应用的香港、乌鲁木齐等机场不同,杭州机场首次将无人车应用于长隧道内。应用测试的东北空侧隧道总长700米,因隧道封闭结构导致卫星信号偏弱,且出入口的环岛结构叠加上下坡形成复合型视觉盲区,给无人驾驶车辆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
下一步,杭州机场将逐渐增加无人车的货物负载,评估车辆载货的最佳状态与最高效率。预计在2026年年初,无人车会迎来正式运行,每日可保障航班20架次以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