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日讯(记者 陈雷)今年以来,随着智能机器人热度攀升,国产机器人研发进度不断提速,其应用场景也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拓展。从物流配送、景区接待到应急救援、工业生产,“忙着打工”的机器人,解锁着人类未来生活的多种可能。当智能化浪潮扑面而来,这些“钢铁伙伴”如何进一步助力美好生活?在春日的杭城,一场关乎未来的产业“对话”,正在给出答案。
4月1日,杭州举行全市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对接会,聚焦机器人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邀请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各应用场景需求单位等百余家企业展开供需对接。此次对接会既是杭州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推动供需协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在现场熙熙攘攘的交流声里,一个个人机共生的温暖场景逐步“破茧”。
助力产品“联姻”
这场机器人产业“相亲会”设置了供需发布和活动交流两个阶段,在供需发布环节,多家单位的需求就吸引了相关机器人企业的关注。
“在灭火辅助、复杂环境人员定位搜索、重大安保的消防安全巡检三大场景上,我们期待看到智能机器人适配各类场景需求。”现场,杭州市消防支队发布的消防应急救援应用场景需求,就吸引了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总监田少华的目光。“以前我们知道消防救援有需求,但不知道这么细的三大场景和节点,我们期待和消防部门去进行合作对接。”田少华说,申昊科技有30多款机器人产品,涵盖了海陆空领域,目前在电力行业商业化应用较为成熟,此次参会也是为寻求更多合作机会。“好的技术必须要为人类服务才有价值,我们现在很多产品技术已经达到商业化水平,但因为供给侧的信息不对称,我们了解不到用户的痛点,用户也看不到我们的产品。”田少华对接下来的活动交流环节十分期待,他希望通过细节化的交流梳理,为需求单位带去定制化解决方案。
为产品“相亲”的,还有杭州星物种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洲涌。当前,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品质清洁需求越来越高,保洁业面临“用工荒”、成本高、流失高、管理难、效率低等痛点。为提升清洁质效,公司自研了专注于AI空间清洁的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目前已经迭代到4.0版本,预计将于今年6月发布,洲涌此行既为介绍产品,也希望与写字楼、机场、高铁、医院及各大景点单位进行对接合作。
“与传统二维机器人不同,我们空间清洁机器人可清洁公共卫生间的马桶、洗手台和蹲坑等复杂区域,还可以尝试自动识别物品进行垃圾分类。”洲涌介绍,该机器人以视觉识别和算法可快速完成拖吸、擦洗、高温消毒、烘干等一系列更精准、更细致的清洁任务,保洁人员只需远程操作机器人即可完成工作,通过人机协作,让保洁人员从脏累活中解放,专注设备调度与服务质量。他透露,目前机器人尚未定价,但预估将在10万元以内。
加速场景破壁
对供需双方来说,此次对接会搭建了技术与产业、市场精准匹配的“鹊桥”。从消防应急救援、宾馆接待,到交通巡检、医疗服务,当一个个直击行业“卡脖子”难题的需求发布,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加速拓展和落地。
试想一下,未来当我们入住酒店时,人形机器人可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AI巡逻机器人可随时安全巡逻,让嘉宾暖心又安心。而这,正是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将要打造的未来服务场景。“我们酒店每年接待嘉宾多,存在高峰期接待延迟、深夜服务不及时等问题,我们期待通过机器人解决这些难题。”对接会现场,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带来AI巡逻机器人、酒店接待人形机器人、会议中心智能问询系统3方面需求,在她的描述下,未来,中心可借助机器人提供咨询、接待、巡检等功能,提升接待能力,“因为我们是国际连锁酒店,在智能引导方面,我们还期待实现多语种功能。”
企业发布需求 记者 陈雷 摄
当前,从诊疗到配送药品,机器人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并非新鲜话题。但对接会现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徐欣昌带来的一袋药品,向参会的企业提出了新的场景应用方向。徐欣昌的白色塑料里,装有各类形状不同的药品——瓶装的、膏体状的,这些药品就是医院面临的难题——智能化时代,大部分医院可通过机器人完成抓药、发药环节,但目前这些技术只停留在长方体等规格型物品的抓取上,面对各类异形瓶的药品,很多医院束手无策。“我们之前做过调研,市面上暂时没有能做出抓取异形产品动作的机械设备,虽然它的应用场景很窄,但从全国来说应用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徐欣昌说,高科技设备的投用将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优化就医体验,这次参会,他期待带着这些药品和企业现场交流,找到破解困境的办法,让未来药房能实现智能化管理,节省人力物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物美价廉。”
徐欣昌带来的异形装药品 记者 陈雷 摄
打造“生态雨林”
从技术“联姻”到场景破壁,当一份份抛出的需求得以回应,当一件件创新产品落地应用,日新月异的科技图景背后,一座机器人产业的“生态雨林”正在西子湖畔蓬勃生长。
近年来,杭州凭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领域的先发优势,培育出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其中机器人产业集聚了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2024年工业总产值约150亿元。这背后,离不开政策资金的持续“灌溉”。2023年,杭州出台《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机器人接入重点产业赛道,2024年,杭州发布《杭州市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产业创新提供坚实保障。而此次对接会上,杭州市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3年,杭州将投入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企业引育、场景示范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
以场景为土壤、技术为根系、政策为雨露,杭州正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场景开放、资金扶持等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未来产业的“参天大树”。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杭州还将实现深化场景开放布局、深化技术赋能攻坚、深化生态培育行动“三个深化”。
为开拓机器人多元应用新蓝海,杭州将聚焦智能制造、医疗康养、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市政巡检、文旅接待、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充分挖掘 “机器人 +” 的赋能价值,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速转化,同时首批开放75个示范场景,邀请广大企业踊跃参与场景共建,一同探索机器人应用的无限可能,构建覆盖全领域、全链条的机器人应用新生态。此外,为筑牢机器人产业发展硬支撑,杭州依托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国内顶尖的科研创新平台,整合产学研用各方优势资源,搭建协同创新网络,产业方面也将从政策扶持、资本对接、人才引育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