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异宠”不可随意宠!小众宠物饲养热背后,各类隐患需警惕

字体:
—2025—
04/12
16:30:15
2025-04-12 16:30:1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4月12日讯(记者 汪雨晨)鹦鹉、乌龟、宠物蛇……近年来,异宠文化兴起,这些小众宠物,正成为Z世代的新宠。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其中,龟、蛇、守宫是爬宠种类中主要饲养的类型,占比分为54.9%、51.6%、48.8%。企查查数据也显示,近十年爬宠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24年全年注册382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6.49%。

  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爬行动物、小型哺乳类动物、昆虫等均可含括在内,其中,龟、蛇、守宫是爬宠种类中主要饲养的类型。这些越来越“热门”的冷门动物有何魅力?其饲养热潮背后又蕴含着哪些隐患?

  从冷门到出圈

爬宠成为年轻人的“入坑”首选

  近日,记者一来到吴山花鸟城负一楼,便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围着玄武记爬宠店的玻璃展柜观看、拍照。这样的场景,正是当下爬宠市场升温的缩影。

  “我曾经纠结过是养猫狗,还是养守宫。”年轻人小游告诉记者,宠物店老板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守宫一周喂3次,不用遛,下班回家还能陪你发呆。”于是,她养了一只豹纹守宫,取名叫“芒果”。“养守宫的乐趣在于‘低互动高观察’。同事养的布偶猫拆家时,我的‘芒果’正在完成蜕皮仪式,把半透明‘外套’整齐留在岩石上。”

玄武记玻璃展柜内的爬宠 记者 汪雨晨

  “现在大众对爬虫的接受度比前几年高多了。”玄武记爬宠店店主余女士介绍,位于吴山花鸟城的这家店,成立于2016年,去年因需求增长扩开了分店,她见证了爬宠从“小众异类”到“新晋治愈系伴侣”的转变。

余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店内销量最高的是守宫和宠物蛇类。“很多人最初觉得蛇可怕,但接触后发现它们其实温和可爱。”随着科普视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守宫、玉米蛇等爬宠成为年轻人的“入坑首选”,其中玉米蛇因恰逢农历蛇年销量显著增长。

  在余女士看来,爬宠顾客群体呈现明显代际差异,年轻人以购买为主,而亲子家庭则更多是“先体验后消费”。“现在问的人多了,来玩的也多了。很多80后、90后父母自己不排斥,还会主动带孩子来接触。”余女士特别提到,节假日的客流量能达到平日的2-3倍。

  眼下,线下体验仍是爬宠消费主渠道。“每个生命都有独特性格,顾客更倾向亲眼确认‘眼缘’。”虽然店铺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展示爬宠日常,但余女士强调,线上更多是“种草”,最终九成交易仍发生在线下。

鱼龙混杂、货不对板

可能会直接威胁生态环境

异宠经济持续升温,其背后的隐患也不容忽视。

  “很多人路过时会好奇张望,但真正接触时还是害怕。”尽管爬宠关注度提升,但爬罗纪爬宠店店主钟先生坦言仍存在认知壁垒,他强调爬宠并非适合所有人,“就像有人怕鱼一样,这是正常现象。”

对于想尝试的新手,他特别提醒需提前做好功课,“如果害怕虫子,就别养以昆虫为食的蜥蜴类爬宠。人工繁殖的爬宠野外存活率极低,弃养等于杀生。”

  此外,钟先生也指出,部分商家存在贩卖野生爬宠的行为。“野生蛇售价仅100多元,而人工繁殖的玉米蛇要五六百。”钟先生解释,国产蛇类多属保护动物,但有人通过将野外捕捉来的野生蛇冒充宠物蛇售卖来牟利。这些野生个体常携带寄生虫或病毒,新手饲养极易死亡,甚至威胁生态环境。他建议消费者务必选择正规线下渠道,“亲眼确认活体状态,避免网购‘货不对板’。”

宠物蛇 记者 汪雨晨 摄

  “野生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浙江农林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教授杨永春表示,“它们通过捕食鼠类、昆虫等有害生物,有效控制农业害虫和鼠害,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也是许多猛禽和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对支持本土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相比之下,宠物蛇多为人工繁殖的外来品种,性情温顺,适应人工饲养环境。两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生态功能上,还涉及法律和健康问题——野生蛇受法律保护,禁止随意捕捉和交易,且可能携带寄生虫等病原体,而正规渠道购买的宠物蛇通常经过检疫,安全性更高。

“人们对异宠携带细菌等病原的担心十分必要。”浙江农林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副教授杨永春也提醒,许多异宠生存环境复杂,易成为病菌宿主。比如,爬行类异宠身上可能有沙门氏菌,接触后可能会导致人肠胃不适、呕吐腹泻。鸟类异宠可能携带鹦鹉热衣原体,若人感染会出现类似流感的表现。这些病原带来的人兽共患病风险不容小觑。“但是,通过合规途径购入的异宠,其来源清晰、经严格检疫,携带病菌风险低,安全放心,不要过于担心。

亟需强规范管理

购买者需维护好自身权益

饲养小众宠物不是一件“小”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饲养异宠并非易事,若遇到治疗成本过高、宠物难以驯化甚至具有攻击性等问题时,不少人便选择了弃养。

小柳曾经在大学毕业后养了好几年花枝鼠,但因为后续工作要和室友合租,不得不选择弃养。据她了解,周围也有不少养异宠的年轻人,因为异宠生病治疗高昂的医药费颇高,直接一弃了之。

然而,某些异宠因其强大的适应力和繁殖能力,可能对本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例如,巴西红耳龟和鳄龟是常见的入侵性龟类,前者繁殖力强,挤占本土龟类生存空间,后者凶猛异常,大量捕食鱼虾,破坏水生食物链结构。这些外来物种一旦被弃养到自然环境中,不仅威胁本土物种生存,还可能携带病菌,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双重威胁。

  “购买异宠时,消费者需多方面留心。”对于有意饲养异宠的消费者,杨永春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核实所购异宠的合法性,避免因随意购买保护动物而触犯法律;其次,仔细观察异宠的健康状况,确保其无伤病且精神状态良好,并提前了解其生活习性和饲养需求,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最后,与商家明确售后服务,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野蛮生长的异宠行业,有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便将“异宠”写入其中,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但目前来看,国家、浙江省级层面还没有异宠行业相关制度规定或管理办法。

在异宠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规范这一市场,保障生物安全、生态平衡以及消费者权益,成为摆在公众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有兽医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与宠物相关的法条非常混杂,比如针对养宠人的行为自律,参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针对进出口宠物(尤其是异宠),参照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亟需出台一部专门的宠物法。此外,对非法交易、运输、饲养、放生异宠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另外,业内人士也提出,相关部门要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晰异宠饲养边界,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决定饲养异宠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异宠的习性、饲养难度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避免冲动消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宠物责任编辑:马悦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鹦鹉、乌龟、宠物蛇……近年来,异宠文化兴起,这些小众动物,正成为Z世代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