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一季度杭州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近30万份,同比增长17.4%

字体:
—2025—
04/15
16:15:18
2025-04-15 16:15:18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李晓斌 李海娟 记者 陈雷

  浙江在线4月15日讯(通讯员 李晓斌 李海娟 记者 陈雷)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协定实施持续为浙江外贸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杭州海关累计签发各类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9.4万份,货值7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0.1%。

图为杭州海关关员在企业调研对新兴市场出口情况 陈丽娜摄

  位于“五金之乡、中国铜谷”诸暨市店口镇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铜管、铜棒、铜箔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等领域。“近几年,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参加展会等多种方式,积极谋划在韩国等东南亚市场布局。”该公司物流管理部负责人朱琳介绍,一季度“海亮股份”为货值约2亿元的出口产品申请了中国-东盟、中国-澳大利亚等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00份,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在相应的自贸协定下,这些产品在进口国可享受1%至18%的关税优惠。“降低贸易伙伴的关税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这为我们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朱琳表示。

  2024年以来,我国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马尔代夫等国家自贸协定相继实施。这些自贸协定,成为了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动力。可以说,自贸协定签到哪里,浙企的国际市场布局就延伸到哪里。

  公元管道(浙江)有限公司生产的塑料管道远销欧美、中东、非洲等150余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出口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去年5月1日中国-厄瓜多尔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后,得益于政策利好等多重因素,该企业在拉美地区快速拓展业务“版图”。“中厄自贸协定协定生效后,台州海关多次给予我们政策指导和帮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原产地证书申领的快捷和签证带来的实惠。关税减让成为我们与客户长久合作共赢的纽带,目前,公司在厄瓜多尔的贸易额增长了30%以上。”公司单证科科长王晓芬说。

  在自贸协定政策红利加持下,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多元化出海之路越走越宽。2024年与浙江有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其中进出口规模达亿元以上并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地区)135个,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5%。

  下一步,杭州海关将持续加大税政服务供给,一方面,开展“税政寻企”活动提升政策覆盖精准性,通过智慧寻企、实地寻企和政策寻企等途径,持续扩大自贸协定政策惠及范围;另一方面,深化推广原产地证书“e打印”模式,将证书自助打印服务拓展至全省各地的地方便民服务中心、银行等场所,叠加线上申报和智能审核等便利举措,持续提升原产地证书签证便利化水平,助力辖区外贸企业用好自贸协定规则,更好布局多元化市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海关;原产地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杭州海关累计签发各类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9.4万份,货值7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