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全国劳模”王运:乡村的未来不仅在田间,更在“田间+”

字体:
—2025—
04/29
20:15:49
2025-04-29 20:15:49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杨怡 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4月29日讯(通讯员 杨怡 记者 汪雨晨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建德的90后农创客王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一众获选者中显得颇为年轻。

从返乡创业的“粮二代”到带领乡亲共富的“领头雁”,王运已走了十多年。2013年,当同龄人涌向城市追逐都市梦想时,王运却选择了一条“逆行”之路。作为农民的女儿,她放弃杭州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建德市钦堂乡,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掌舵人”。

图源省农业农村厅

  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规模散的困境,王运大胆突破村域界限,联合6个行政村组建“村域共富联盟”,先后流转2000余亩土地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从水稻、小麦到油菜,她带领团队五年间累计生产粮食1100万公斤,产值突破4300万元,将一家农业合作社发展为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过程中,王运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此,她带领团队实施了“农业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示范”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还建成建德市第一家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企业,实现500余亩粮田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仅这一项举措,就使水稻亩均产量提升5%以上。

  目前,她的企业每年生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220万公斤以上,带动农民增收6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在王运眼中,乡村的未来不仅在田间,更在“田间+”。她以创新思维打破农业单一业态,将稻田转化为“致富田”“风景田”“研学田”。2016年起,王运打造“稻舞田间”品牌,连续九年举办稻香节。

  这一创意让钦堂乡从默默无闻的农业乡镇变身网红打卡地,五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1740万元,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20万元。

  “更深远的影响,是体现在产业模式的升级。”王运表示,通过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开发研学课程,建设农耕文化园,将农业与教育、旅游深度融合。孩子们在这里体验插秧收割,游客在这里感受田园诗意,乡村经济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跨越。

  作为钦堂乡村委委员、村妇联主席,王运还将目光投向乡村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农村妇女和低收入家庭,通过“她力量”赋能,破解就业难题。

  “针对农村妇女就业渠道窄、技能低的困境,我们探索启动了‘村妇女就业赋能工程’。一方面,依托农创客平台为在家务农女性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优先吸纳低保户家庭。另一方面,组织技能培训8000余人次,帮助妇女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王运介绍,如今,乡里民宿、餐饮集群蓬勃发展,让妇女年均增收2.2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十年青春,她实现了从“粮二代”到“兴农人”的蜕变,也用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证明,乡村大有可为,青年大有作为。王运探索的“乡村治理户比户看”行动,通过党员带头、村民互评、积分激励等方式,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她将生态稻田打造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累计接待8万名学生参与农事体验;连续五年开展“兴粮节粮”宣传,组织170余场“光盘行动”进村庄活动;每年为留守儿童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学习用品,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十年耕耘,也让王运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站在新的起点,王运谋划着更大的蓝图: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园,深化农文旅品牌建设,完善乡村人才孵化体系……在建德的青山绿水间,这位90后农创客正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共富篇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劳模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建德的90后农创客王运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一众获选者中显得颇为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