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4日讯(记者 孙婧宜)“There's a wine cup we called 'shang', then fill up the wine, it's floating……”
5月13日下午,胡雪岩故居里传来中英文交织的讲解声,杭州金牌英文导游徐朱成抚摸着走廊墙上《兰亭集序》石刻,为美国游客Jack(化名)讲述书圣王羲之如何在绍兴兰亭挥毫写下千古名篇的故事。
徐朱成带着Jack和他的中国朋友们游览胡雪岩故居 受访者供图
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来华外国游客数量不断攀升,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各大景点愈发常见。以今年“五一”假期杭州边检数据为例,杭州口岸入境外国人1.6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7%。
这段时间,徐朱成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我们每月接待25组以上外国游客,咨询量月均增长18%到20%。”从业十年,他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散客和年轻游客的比例明显增加,他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随着“China Travel”在海外社交媒体走红、国内旅游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外国游客来华旅行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十年前徐朱成接待外国游客,只能提前兑换现金,现在飞机刚落地就能绑定支付宝,游玩更方便了,“这大半年来,我们常常能偶遇‘说走就走,一路畅游’的外国游客。”
徐朱成带着外国游客参观 受访者供图
徐朱成擅长从文化差异中找共情点。他带美国游客参观曲院风荷的中美友谊公园;向意大利游客讲述意大利女宇航员引用《兰亭集序》的故事;同外国游客分享中国的衣食住行,讲物价、逛超市……能让老外“不见外”,离不开早年海外带团的经历和日积月累的储备。
为了增加游客体验感,每次带团徐朱成都会准备一些小惊喜。比如,教客人用活字印刷制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外国游客非常喜欢这些方式。一位美国高校校长在体验后,一直拉着我的手说,‘Jason,欢迎你随时来美国,你会发现这幅作品将一直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瞬间让徐朱成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价值。
他还将这些“功底”用在社交平台上,通过短视频用英文向全球观众传播中国文化。如今,他正计划开通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以前学英文是为了看世界,现在学英文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杭州。”
旅程渐近尾声,徐朱成还分享起了杭州其他有看点的地方——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崛起带动工业旅游热潮,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科创企业出圈引发科技探秘新风尚……
临别之际,徐朱成从身后掏出一幅印着《兰亭集序》中英文对照的纪念相框,递给Jack。
——“Today that's the gift for you. I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
——“Of course! through your introduction, I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夕阳的余晖洒向街巷,跨越文明的故事还在上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