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4日讯(通讯员 杨少杰 记者 祝依凡)5月13日,随着“弗兰德创新”轮载运4.2万吨丙烷靠泊大榭百地年码头,宁波海事部门“五一”以来累计保障30万吨重点化工原料顺利进港,助力石化生产企业节约相关成本近10亿元。
得益于“海事-港口-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海事部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原料海运堵点,制定针对性服务举措,助力重点化工原料进口安全畅通高效。5月1日以来,宁波舟山港大风等恶劣天气频发,对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存在较大影响,港口秩序也面临重大挑战。在了解到5月13日前共有10艘来自美国的化工原料运输船舶计划进港后,宁波海事部门建立“在途货物”保供专班,梳理形成装卸码头、能源物资运输船舶和靠泊装卸计划清单,针对丙烷等重点货物运输船舶开辟“五优先”绿色通道,优先为其安排进港和靠泊,保障在途载运丙烷船舶“零等待”优先进出港口。
图源:宁波海事
台塑码头相关负责人谢志祥告诉记者,“5月9日正巧碰上大风天气,港区实施管制,在海事部门的帮助下,24000吨丙烷在解除大风管制后第一时间通过绿色通道进港并完成卸货,保障了我们企业后方生产的稳定有序。”
除了交通管制外,大榭百地年码头还面临着两条船几乎需要同时进港靠泊的问题,码头仅支持一条船靠泊卸货,这意味着另一条船舶需在港外等待,两船是否能高效衔接还受到港内通航环境、气象海况等因素制约。百地年码头相关负责人卢龙达说,“在海事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其中一艘船舶在有相同靠泊能力的利万码头靠泊待卸,帮助我们节约了大量成本。”
宁波海事局危管防污处负责人介绍,海事部门始终与码头单位、石化企业保持良性沟通,除了保障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顺畅以外,还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和应用船岸界面智能预警功能,提高船岸界面安全检查效能,减少作业前、中、后检查时间,同时海事执法人员在现场指导船岸双方落实重点装卸设备检查,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基础上助力提升作业效率,提高泊位周转率。后续,海事部门将持续关注辖区石化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企业需求,立足海事履职提供优质保障服务,切实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