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共振 共鸣 共拓 三个关键词“打开”中东欧博览会

字体:
—2025—
05/25
10:49:56
2025-05-25 10:49:56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陈雷 汪雨晨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记者 陈雷 汪雨晨)五月,东海之滨,客似云来。

  5月22日-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作为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国家级展会,本届博览会设置了8万平方米的贸易展,吸引来自中东欧14国和其他9个国家的展商齐聚于此,同时精心安排“11+4+N”项活动,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搭建更宽广、更高效的平台。

  4天展期里,从琳琅满目的商品到目不暇接的对接会,记者穿梭于展览与会场之间,看老友重逢、见新友会面,感受着这场盛会带来的无限可能。在这里,科技创新的震撼、人文交流的温度与市场开放的活力交织成章,勾勒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图景。

中东欧博览会现场 记者 汪雨晨 摄

  技术共振:黑科技“C位”吸睛,可逛可玩可触摸

  8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内,观众戴上VR设备后,随着脚步前移,空荡的物理空间瞬间化为森林、城堡或深海,让人从展馆“穿越”至童话世界……这是中东欧展区上的一幕,连日来,这一匈牙利虚拟现实科技VR公园吸引着观众排队打卡。

参观者正在体验VR乐园项目 记者 汪雨晨 摄

  这样的新奇体验,在本届博览会上并不少见。以往,提起中东欧博览会上的展品,大家印象较深的产品往往是水晶、奶酪、葡萄酒等传统商品,而在本届博览会上,观众不仅可以看展品、尝特产,更能“玩转”新场景。

  在中东欧展区二楼,“数智中东欧”板块是本届展会的“流量担当”。作为博览会重点打造的板块,这里集中呈现了我国、中东欧国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通航科技等领域的近百项前沿技术和产品,技术与产业的共振,正在此迸发火花。

  VR乐园不远处,一款全国产MR眼镜亦通过虚实交融为参观者带来“奇幻体验”。戴上该眼镜后,用户用眼睛“扫描”二维码,即可“解锁”赛博菜单,配合手势,可实现一秒穿梭影院、海边等不同场景,还能与虚拟蝴蝶互动,清晰度和场景转换速度令人惊叹。

  “这款产品支持眼动和手势结合的自然操作方式,同时具备空间音频技术,可应用在教育培训、文旅等方面。”万有引力(宁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张武龙介绍,其技术支撑源自公司自研的“硬核”芯片,此次公司带来两款基于芯片研发的新品,既是为展示新技术,也希望借助展会平台与全球客户进行碰撞交流。

外国游客正在为万有引力的产品拍照 记者 陈雷 摄

  闻香识物、迎宾递水,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这些“黑科技”不仅刷新了参会者的认知,更展现着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从商品贸易走向技术共振的趋势。

  文化共鸣:从指尖到舌尖,文明互鉴触手可及

  如果说科技是本届博览会展示的“硬实力”,那么人文交融则是其温暖的底色。漫步展会现场,斯洛文尼亚乐队的即兴演奏、匈牙利魔墙的指尖漫游、篆刻印章的文化对话,演绎着多元文明交融的缤纷画卷。

  走进中东欧展区,一面汇聚诸多照片的神奇“魔墙”是热门打卡地之一。轻点屏幕,匈牙利的湖光山色、人文胜景便跃然眼前,点开图片还可查看详细介绍。”所有元素都可互动,不仅能点赞,还能玩小游戏。”现场,佰路得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客户经理赵军宝介绍,所谓“魔墙”,其实是一个互动展示系统,主要应用于博物馆的展品互动上,其通过数字化方式创新展示与交互场景,打破了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这面‘魔墙’,既是产品,也是我们文化交流的媒介。”

佰路得“魔墙” 记者 陈雷 摄

  以食为媒,文化的交流还在味蕾间流动。在本届博览会举行的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上,浙江“百县千碗”与中东欧风味在百人长桌上邂逅,雪菜黄鱼的鲜香与匈牙利牛肉汤的浓郁交织,红膏炝蟹的咸鲜与巴尔干肉肠的醇厚碰撞,让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从齿间蔓延。

外国游客正在长桌前品尝美食 图源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执委会

  人文的温度,同样浸润于商贸往来间。推广产品的过程,亦是传播文化的过程,在中东欧展区一楼,深圳地中海北岸酒业销售总监廖夏玲对此感慨颇深,“10年前我们进口斯洛文尼亚葡萄酒时,需要花费3分钟跟客户讲述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但如今随着斯洛文尼亚葡萄酒在业内打开知名度后,客户提起酒,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这个国家的情况。”廖夏玲说,通过“美酒+文化”的组合,斯洛文尼亚的风土人情正随着醇香的葡萄酒飘进千家万户。

斯洛文尼亚葡萄酒 记者 陈雷 摄

  更为直观的交融则出现在本届博览会举行的中东欧主题图形印特展上。在这里,篆刻师以中国传统技艺刻下中东欧各国的地标建筑与特色动植物,吸引外国参展商驻足。“他们看到自己国家的符号被刻成印章时,既惊讶又感到亲切。”工作人员蔡思超说,其中展览推出的篆刻体验活动,让外国友人亲手感受到中国非遗魅力。文化互鉴,正在方寸之间悄然发生。

中东欧主题图形印特展 记者 陈雷 摄

  市场共拓:扩容“朋友圈”,共赴全球大市场

  本届博览会上,参展阵容从中东欧向“中东欧+”拓展,除14个中东欧国家外,英国、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也踊跃参展,其中8个国家为首次参展。扩容的“朋友圈”背后,是各方借助展会紧抓开放合作机遇的共识。

  “我们期待通过展会对接全球客户,同时展示中国智造的实力。”张武龙的话,道出了众多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心声。

  在中东欧展区一楼,一面摆满各色宠物罐头的展示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的罐头属于德国品牌“孥爱福”,这是欧洲知名宠物湿粮工厂朗德冠旗下的自有品牌。“我们与他们合作了五六年,今年这一罐头首次获批进入中国市场,这次来参展,我们既希望拓展国内市场,也希望能找到对应分销商。”现场,宁波保税区八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连锁事业部总经理袁昉告诉记者,当前,随着国内养宠人群的扩大和需求升级,该欧洲工厂十分看好中国的宠物消费市场,“他们认为中国市场非常大,因此积极推动这次合作,为此专门推出了许多配方满足市场。”他透露。

“孥爱福”宠物罐头 记者 汪雨晨 摄

  开放红利,还体现在商品品类的“扩围”中。本届博览会期间,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举行,现场签署了两份中东欧农食产品检验检疫准入议定书,保加利亚西红花、克罗地亚金枪鱼获准输华。

  农产品贸易,是10多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重要专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东欧14国已有126种农食产品准入,累计注册3430家境外农产品企业。近年来,随着准入评估制度不断优化、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波兰琥珀啤酒、拉脱维亚鱼罐头、塞尔维亚李子干等越来越多中东欧美味涌入中国市场,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农食产品进口不断扩围也推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外贸稳定发展。据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总值为142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高于中国进出口整体增速2.5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从商品展销到技术共振,从人文互动到经贸往来,为期4天的博览会,既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掠影,也在不断探索着双方合作的新生态。在这里,科技创新重塑着产业形态,人文交融拉紧了情感纽带,开放合作释放着市场潜能,当中东欧的农食产品、科技技术与中国的创新链、产业链、消费链深度对接,这里的每个展位都像是微观镜像,见证着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齿轮在宁波这一接口处紧密咬合、加速转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博览会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5月22日-25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博览会设置了8万平方米的贸易展,吸引来自中东欧14国和其他9个国家的展商齐聚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