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一线行丨从“穷山沟”到“金水乡”,天台大塔后片区如何用“水”做活经济?

字体:
—2025—
07/15
18:27:10
2025-07-15 18:27:10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记者 汪雨晨)盛夏时节,走进天台县大塔后片区,眼前一片心旷神怡:赤城山梁妃塔巍然矗立,天台山大瀑布如白练垂空,荷花与水上舞台相得益彰……在自然风景的怀抱中,天台大塔后片区的村庄正演绎着“以水兴村”的故事。

  然而,自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农田少种、用水方式的改变,当地水系的原有功能日渐消退。位于大塔后片区的塔后村,百姓家门前屋后杂草丛生,柴火随意堆放。

  山多,地少,没有资源,塔后村如何破局?

转机始于2005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塔后村以穿村而过的水系为切入点,结合千万工程,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特别是2021年,天台县入选水利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借此东风,塔后村以水系构建、水岸资源联动开发为主线,整合山林、田园、旧宅等要素深挖水生态产品价值,大力发展民宿、康养、文旅产业,逐渐形成“水岸资源统领,以水养村、以水育人、以水兴业”的水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的塔后村随处可见各种绿植 记者 汪雨晨 摄

  水系连通绝非简单的通管道工程,而是为乡村发展造血。“我们村的特点是地少水多,那就在水面上做文章。”塔后村党总支书记陈孝形的创新构想,最终化身为一座造型别致的“水上莲花舞台”。

  如今,每年夏季以这座水上舞台为主阵地的乡村音乐节都会让整个塔后村沸腾。夜幕降临,霓虹闪烁,村民与游客欢聚一堂,昔日的穷山沟已然蜕变为网红打卡地。“别看我们这是个小山村,我们还邀请了摇滚乐队来演出呢!”

  从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到星光大道的歌手,从本土原创音乐到爵士乐表演,多元音乐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80岁的老奶奶坐着听爵士乐,虽然听不懂,但脚会不自觉地跟着打拍子,脸上都是笑容。”陈孝形笑着说。

  除了一年一度的音乐盛会,每逢周末,这个水上舞台都会上演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现在村里面看起来空空荡荡的,一到晚上人就都‘冒’出来了。”陈孝形指着舞台,在塔后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都成了音乐爱好者。

热闹非凡的音乐节 受访者供图

  音乐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村,更带动了整个大塔后片区的经济发展。“音乐节高峰期,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2万人次,70家民宿的1000张床位供不应求,许多游客不得不分流到周边村庄住宿。”陈孝形介绍。

  在大塔后片区,村庄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水脉相连,让塔后村、仙都村、三新村等村落如珍珠般串联成链,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

  依托“水上舞台”带来的人气,塔后村充分发挥本地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了中医馆、艾草体验中心等康养场所。00后“小中医”郑含章被这方水土吸引,入乡传承艾灸技艺,“在村里发展康养产业,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三新村的荷塘和农田 记者 汪雨晨 摄

  三新村则将大瀑布的水通过新修渠网注入农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以前这里杂树比人高,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了。”村党支部书记齐菊女蹲在荷塘边掰着指头算账,除了30亩荷塘日采莲蓬800斤外,其他农田通过水稻、油菜、高粱的四季轮作,实现了经济收益与观光价值的双提升。

  仙都村依托大瀑布景区优势,打造了特色民宿集群。“昨天又是满房!”天台桐画民宿老板王永焰站在民宿客厅,格外兴奋,“游客们有的为大瀑布而来,有的是冲着音乐节,但最终都被大塔后片区的整体魅力所吸引。”

  去年以来,大塔后片区接待游客130万余人,旅游总收入突破3.4亿元。今年年初,“大塔后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更是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塔后村通过音乐节创造的巨大客流,正在转化为带动整个片区持续发展的长效动能,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飞跃。

  曾经,“嫁女不嫁塔后岙”的俗语道尽这片土地的贫瘠;如今,沿着溪流,水上舞台的灯光在夜幕中流转,荷塘边的民宿飘出艾草清香,田垄间小火车载着欢笑声穿过七彩田园……这里的水,正滋养出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一线行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盛夏时节,走进天台县大塔后片区,眼前一片心旷神怡:赤城山梁妃塔巍然矗立,天台山大瀑布如白练垂空,荷花与水上舞台相得益彰……在自然风景的怀抱中,天台大塔后片区的村庄正演绎着“以水兴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