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为“舌尖安全”面对面较真,杭州这场会事关你的“菜篮子”

字体:
—2025—
10/30
14:21:41
2025-10-30 14:21:4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汪雨晨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记者 汪雨晨)舌尖安全,必须较真。10月29日,一场围绕“菜篮子”的会议,把监管人员、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聚到了一起。当天,农产品批发市场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会议在杭州举行,通过“市场举办方报告+监管部门合规点评+下游采购商及公众代表现场评议”共同助力“买菜一件事”改革的实践探索。

会议现场 记者 汪雨晨 摄

  会议现场,新农都水产批发市场、萧山农产品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五和肉类交易市场等7家重点农批市场负责人依次登台,围绕入场查验、索证索票、抽样检测、数字追溯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详细汇报。活动现场,省市区三级监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合规点评,下游采购商及公众代表则直接现场评议。

  在报告环节,各市场既分享经验成效,也直面问题提出改进计划。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水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总监骆智群重点介绍了数字化升级成果:“今年我们市场强化了入场查验、追溯体系等,市场自研系统与浙江省系统进行了全链条打通。我们还加强了市场的检测能力,对检测中心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同时我们多次参加检测人员培训提升,从各个方面守护老百姓菜篮子安全。”

  同样聚焦检测与追溯的,还有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五和肉类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总监王亮用数据说话:“截至9月底,检测逾万批次,不合格批次为零。”今年,已投入20余万元升级追溯中心和追溯系统。目前,市场已构建涵盖22项专项食品安全制度的管理体系。但他也坦言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商户食品安全员配备不足或专业性不够、商户使用追溯系统主动性不强、追溯码易脱落损坏、胶体金检测占比(51%)仍有提升空间等方面的问题。“下一步,市场将督促商户配齐人员,采用更耐用的追溯码材料,增加胶体金检测频次,并强化网格化的环境卫生管理。”王亮补充道。

  随着讨论深入,下游采购商提出了实操难题。“作为校园食品配送企业,我们每天采购约80个品种的果蔬,但难以从市场获取所有品种的检测报告。同时,向商户特别是散户索取营业执照等资质流程繁琐、人力成本高。”针对公司在采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杭州鼎新时光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利芬现场发问。直面痛点,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副总经理胡名海立即回应:“果蔬市场经营户多为多品种、季节性经营,索取全品类报告实际操作难度大。但市场‘浙食链’系统已覆盖90%以上经营户,其摊位前的二维码可提供溯源信息。针对本地农民散户,我们正与农业部门沟通,探索以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和身份证登记等形式,替代传统票证,确保其产品可入市交易。”

  问答环节持续升温,更多下游采购商代表、公众代表围绕食材源头采购、提供检测报告、开具销售凭证、数字化追溯等方面进行提问,相关市场负责人一一回应。

  “各家市场要围绕‘一二三’总体要求,即检测合格方能入场销售,抓住即票证流转、数字追溯两个关键,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令第81号、第97号以及省局10号文件三项规定。”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要着重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入场查验规范、抽样检测质效、数字追溯上链、源头责任压力,通过综合治理,推动提升供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菜篮子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