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

外籍友人看杭州:低碳支撑高质量发展

字体:
—2023—
07/09
09:39:32
2023-07-09 09:39:32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方彭依梦

  为向世界讲述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展现中国低碳转型发展成就,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日前,由人民网策划的“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实地开展碳中和情况专项调研。

  调研组由20余名中央媒体记者、外籍专家和在华留学生组成,相继走访了杭州亚运博物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杭州市萧山区梅林低碳智能未来乡村等点位,着重了解了浙江杭州以低水平碳排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以及持续打造城市绿色低碳经济样板、助力创建低碳城市的经验做法。

  来自美国的中国日报网资深编辑杜威是此次“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团队的一员,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杭州。上一次来,他去西湖坐了游船,赏了美景,这一次,他在武林夜市感受了一回“杭州烟火气”。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团队“打卡”杭州武林夜市。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

  “武林夜市非常热闹,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夜市的摊位很多,摆满了各种商品,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挑选。随处可见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也让人目不暇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杜威印象深刻的,除了杭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充满活力的夜经济,还有一抹“低碳绿”。

  亚运之城逐“绿”前行

  6月16日,杭州亚运会博物馆授牌仪式暨亚奥理事会体育艺术雕塑捐赠仪式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举行。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位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在悠久的亚运会历史中,这是第一座在亚运会正式开幕之前就向公众开放的亚运会博物馆。

  6月27日,“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杭州亚运会博物馆。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展陈面积约为5400平方米,旨在成为一个展示杭州亚(残)运会筹办历程、亚运会历史与文化交流、体验生命活力与运动魅力的沉浸式互动中心。”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参观了馆内“亚运与杭州”“亚运与亚洲”“亚运与未来”三大展厅。

  馆内杭州亚运吉祥物“江南忆”的雕塑、历届亚运会火炬墙、历届亚运会吉祥物等陈列吸引了不少调研团队成员驻足观看。丰富的互动场景更是充满趣味,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现场的外国友人纷纷直呼“Amazing”。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博物馆的设计很漂亮,展示的内容也非常专业,完整地介绍了亚洲体育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杭州亚运会申办、筹办的过程。”参观过程中,来自韩国的人民网韩语外专河贞美由衷表达了赞叹。

  馆内还陈列着杭州亚运会四个核心场馆模型。据了解,本届亚运会场馆分为改建、临建和新建三种模式,其建设遵循“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的理念,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在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内我看到了设计精美的亚运场馆,以及一比一还原亚运村室内布置的亚运村样板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本届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杜威表示,杭州亚运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尤其是在绿色、智能、可持续性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亚洲其他各国学习。

  6月27日,“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此次,杭州亚运会将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到了赛前场馆设计、赛中建设、运行管理、赛后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在参观完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后,来自华侨大学的南非籍留学生黄玫瑰赞叹道,“他们还推出了亚运相关的零碳周边,努力打造零碳赛事的‘杭州模式’。”

  数字化遇上碳中和

  数字化助力碳中和,如今已经在众多场景展现。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如何乘“数”而上,竞逐“碳”赛道?浙江对于这道“绿色考题”并不陌生。

  6月27日,“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国网浙江信通公司能源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何东为调研团队介绍了相关情况。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在掌握电力、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的基础上,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探索电能碳协同路径,构建了行业细分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为节能降碳工作提供“碳视角”,形成4.7万家企业碳名片、2168个重点项目、超43万项个人碳积分的实时数据,相当于每个主体都拥有了一张“碳身份证”,为倒逼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下基础。

  “打破跨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39类数据的共享与融合,让人惊奇!”来自华侨大学的菲律宾籍留学生李华健称赞道,“‘双碳数智平台’‘节能降碳e本账’‘碳效码’等数字化应用对助力‘双碳’目标精细化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杭州的数字化创新探索,正在为碳达峰碳中和积蓄绿色力量。

  6月27日,“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聆听了关于“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的讲解。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团队在杭州能源大数据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聆听关于“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的讲解。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2021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受杭州市发改委委托,整合杭州市电力、燃气、石油、煤炭四类能源数据及重点监控企业自主填报的信息,围绕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4个核心指标,开发了“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该平台于2021年9月开始试运行,对全市2390余家年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及年耗电100万度以上的公共建筑进行数智监管。

  “技术创新是助力减碳的关键一环,数字时代,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深度参与。”河贞美表示,在充满绿意的杭州,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杭州也是一座“数字之城”,坚持不懈以数字技术精准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取得的成效令人赞叹。

  绿色能源驱动低碳转型

  为持续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自主供给保障能力,今年,杭州加快推进装机容量大、调峰效果明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储能项目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新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6月27日,在杭州钱塘零碳氢电耦合园区,国网杭州市钱塘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屠永伟带领调研团队参观园区并作了详细介绍。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杭州钱塘零碳氢电耦合园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园区所在的杭州市钱塘区,工业企业聚集,低碳绿色转型愿望强烈。因此,我们牵头建设了全国首个柔性直流氢电耦合‘零碳’园区,全力攻克可再生能源‘绿电’制‘绿氢’关键可信技术转化应用,为中国‘绿色制造’贡献力量。”屠永伟说。

  调研团队的外籍专家们纷纷表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打造了基于工业园区氢电耦合的典型示范场景。柔性直流氢电耦合的应用为产业园区低碳化建设带来了“新技术革命”,为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制造业园区提供了范式。

  在杭州市钱塘区,调研团队还对钱塘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项目进行了走访调研。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钱塘区下沙片区,由区属国企杭州和达能源有限公司负责规划、建设、运营,是钱塘区致力于从能源供应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方式两方面协同发力,谋划推进的节能降碳示范工程。项目包括产业型和城市型两大场景,其中产业型供能项目已在杭州医药港小镇落地。在已经运行3座站点的基础上,随着第4座站点的落成,该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已经具备覆盖约100万平方米区域产业建筑的能力。

  调研团队对钱塘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项目进行了走访调研。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值得一提的是,第4座站点实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这个做法特别酷!”在参观过程中,杜威发出赞叹,“BIPV光伏幕墙通过光伏组件与中空玻璃结合,作为建筑玻璃幕墙,不仅可以保持建筑原有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美观需求,还能通过全年发电提供电能,同时太阳能转换的热能还可满足建筑的季节性能源需求。”

  6月28日,“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萧山发电厂,参观了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是利用萧山发电厂原有燃煤机组退役后的空余场地建设的一座集中布置、集中调控的50MW/100MWh独立统调大型电化学储能示范电站。通过“存储”与“释放”,电站可将大量的低谷时段电能转换为用户急需的高尖峰时段电能,等同于每年可减少低谷时段的新能源弃风或弃光约7000万kWh。

  “通过萧山发电厂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电站独立接受电网调度,可以为电网提供快速灵活调峰、调频、调相、备用、黑启动等多种电力服务。”参观结束后,杜威为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点赞。

  据了解,作为电网的“巨型充电宝”,萧山发电厂电化学储能电站将在杭州亚运会保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萧山发电厂工作人员正在为调研团队成员进行讲解。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当天,调研团队还在中国石化杭州杨家墩加能站内了解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如何通过一键换电,实现即换即走。据了解,这是中国石化浙江石油与蔚来汽车合作建设的首座换电站。

  “这个加能站对我来说很新鲜,充电就像加油一样方便!”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张扬感慨道。

  在“双碳”目标下,国企争当绿色低碳发展赛道上的领跑者。近年来,中国石化浙江石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紧围绕“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持续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站,引领能源行业发展,先后推动发展加气站64座,布局充换电站282座,建成投营加氢站7座,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194座。

  “氢能源我之前通过新闻报道了解过,但没有亲眼所见的生动。我觉得氢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对于氢能源的普及非常期待。”河贞美说。

  低碳应用场景“飞入百姓家”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低碳社会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乡村的努力和实践。低碳生活如何在乡村落地?带着这个疑问,“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东部的梅林村。

  以低碳乡村为目标,聚焦未来能源和未来生活两大方向,近年来,梅林村构建了未来工厂、未来民居、未来出行、未来驿站、未来建筑五大应用场景,全面打造“低碳智能乡村建设125模式”。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梅林村。人民网 王普摄

  “村民在家里的屋顶装上光伏板,隔热、美观,还能创造绿色收益,真的很棒!”李华健说,“这次在梅林村,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乡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很幸福。”

  此次调研行还去到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这是一家以低碳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也是一个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的第二课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队观看了馆内陈列着的各式各样的低碳装置。团队成员沉浸在精心设计的科普游戏中,获取了丰富的关于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知识,了解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普及低碳科技、展示绿色建筑、传播低碳知识和助力创建低碳城市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通过此次调研行,让国际友人们亲身感受、亲眼见证了杭州在低碳发展中的举措和成果,向世界呈现了杭州亚运之城的别样韵味和风采。

  “这次跟随‘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来到浙江杭州,我非常开心,也有很多收获。”张扬说,“此行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碳的知识和低碳生活的方法,更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带给我的震撼。”

  结束在杭州的调研行程后,河贞美表示,杭州已经形成了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通过杭州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全面展示,中国的“双碳”目标也逐渐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许多个生动可感的行动和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州;低碳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位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在悠久的亚运会历史中,这是第一座在亚运会正式开幕之前就向公众开放的亚运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