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央媒看浙江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探索

字体:
—2023—
09/23
07:30:30
2023-09-23 07:30:30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邬焕庆 王俊禄 魏一骏 唐弢

  钱江逶迤东去,大潮引吭高歌。在相距江滨不远的浙江展览馆,“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同样吸引了如潮的参观者。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浙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以推进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为目标任务,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精神动力,推动浙江工作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大道中敢闯新路、勇挑大梁。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发展

  离晚餐开饭还有不到半个小时,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邻里食堂内,已有居民陆续到来。“食堂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卫生又丰富的菜品受到居民的欢迎,70岁以上的长者还能享受优惠。”菱藕社区党委书记翁冠敏说。

  社区是群众生活居住的主要空间,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如今漫步之江大地,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的社区食堂、托幼机构等覆盖面不断提升,标准化、专业化、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暖色。

  东海洋面之上,舟山群岛星罗棋布。傍晚夕阳的柔光中,舟山第二小学学生周陈延盯着教室内的大屏幕,徜徉在《航天探秘》课程的知识海洋中。

  “线上老师负责授课,线下随堂老师配合做好课堂互动引导和维护课堂秩序,这种‘双师课堂’模式改变了山区海岛原本教育资源洼地的困境,给山区海岛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舟山第二小学北校区副校长范燕飞说。

  “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浙江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并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对口帮扶”和“教育共同体”等方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前,浙江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在0.27以内,为全国最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基础禀赋算不上优越,在10.5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浙江持续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探路共同富裕,形成标志成果

  杭州主城区西南方约200公里,淳安县千岛湖秀水畔的界首乡,自行车、铁人三项等亚运场馆已准备就绪,等待运动健儿一展风采;界首乡西南方向的库区对岸,一组“队员”正在共同富裕的赛道上通力协作,携手共进。

  “在不打破行政区划前提下,2个乡镇25个行政村形成‘一张图’谋划、‘一盘棋’统筹、‘一条心’发展的格局。”淳安县相关负责人说,先富起来的“小下姜”正带领周边20多个村子组成的“大下姜”,共同奔向美好生活。

  下姜村的发展,如同一滴水折射出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全貌。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浙江在高起点上被委以新的重任。

  “两年来,浙江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着力推动一批共同富裕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着力出台一批改革方案。”浙江省委社建委专职副主任孙哲君说。

  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浙江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加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新格局。据统计,2022年,浙江山区26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创新动能,浙江围绕缩小“三大差距”,示范区建设交出阶段性成绩单。如今,浙江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创富”活力充分涌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位列各省区第一;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是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委负责同志表示,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基石”,积极探索“扩中提低”、公共服务均衡可及、公共设施普惠共享、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以“基石+机制”模式,努力打造形成更多具有全国知名度、浙江辨识度、群众认可度的标志性成果。

  既要“物质富足”,又要“精神富有”

  6月15日,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赓续不竭的体育精神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信念,从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传向世界。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是浙江“八八战略”提出的重要部署。2022年,浙江将“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

  以文传道,打造文化高地,要加快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走进位于绍兴越城区后观巷的徐渭故里,悠悠琴声从青藤书屋传来,与之一路之隔的是新近落成的徐渭艺术馆。这片集古朴和新潮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展示新空间,是从徐渭“青藤画派”文化元素中提取基因,并结合实体书画作品加以转化利用而来。

  2020年,浙江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挖掘、研究、阐释优质文化基因,构建全省文化基因库,推进其转化利用。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陈野介绍,浙江系统梳理文化的传承脉络,累计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700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圆满结项,千年丹青以展览形式走进高校、走进美术馆。

  以文惠民,打造文化高地,要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到周末,温州24小时不打烊自助书房里坐满了读者。原木色书桌旁的软椅上,人们捧着书,沉浸在阅读中。

  城市驿站、文化客厅、智慧书房……串联起书香四溢的美景。围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目标,浙江全省累计建成的5万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和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一个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拥有高品质文化生活条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教授表示,全体人民不分城乡、区域、群体,都公平享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才是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全民富”。

  以文育德,打造文化高地,要提升社会的思想文明程度——

  去年7月,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大麻镇,一片惊呼声中,“90后”沈东和陆晓婷飞奔上前,接住一名从6楼坠下的两岁女童,两人被赞为“最美浙江人”。在浙江,从“最美现象”到“最美风景”,从诚信文化普及到理想信念教育,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正在之江大地开展。

  涵养绿水青山,推进和谐共生

  今年的一个夏夜,嘉兴市民朱女士正和女儿在乡下漫步,眼前出现了星星点点的黄绿色光亮,兴奋地喊道:“快看,是萤火虫!”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标昆虫”,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久久为功,曾经一度“消失”的萤火虫回来了。在浙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曾几何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成长烦恼”在浙江普遍存在;痛定思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从打造“绿色浙江”、启动“千万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实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设美丽浙江,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接力开启覆盖全域、联动城乡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大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浙江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7.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不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1.15%;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提升,环境信访总量连年下降。

  当生态环境优势重现,浙江的“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台州市三门县岩下潘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前来观光。成功“出圈”后的岩下潘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自愿入股,更多的“生态游”项目先后建成投运,累计分红已达2700万元。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表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个双向转化、双向奔赴的过程,浙江不仅要把高品质的“绿”转化为不断流动的“富”,还要让“金山银山”更好地反哺“绿水青山”。

  为调动各地守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浙江率先建立了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此后又陆续出台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政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目前已基本实现生态保护领域财政政策的全覆盖。

  “以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浙江正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集成升华、迭代升级为新的更高水平的实践,推进先行优势向现代化领跑优势全面转化。”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孔凡斌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探索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