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绍兴古城内稽中遗址的考古成果备受关注。7月23日,央广网记者深入考古现场,领略2500多年前绍兴古城遗址的恢弘气势,见证填补了多项考古空白的出土文物风采。
工作人员在考古现场忙碌(央广网见习记者 陈爽 摄)
目前,整个遗址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现存堆积主要分为战国、汉六朝、唐宋等时期,最深处距原地表5-6米,清理有大型建筑基址、水井、灰坑等重要遗迹40余处。
据了解,遗址中的战国和汉代大型建筑基址,均采用地下木构基础与地上台基相结合的建筑方式,“这体现了湿地环境下越国传统杆栏式建筑与中原台基式建筑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考古的重大发现。”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说。
汉代墨书木刺(央广网见习记者 陈爽 摄)
遗址出土各类各时期文物850余件,其中不乏青铜洗、青铜壶、水晶环等高等级文物,首次发现墨书“會稽”“山隂”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等珍贵文物。
马匹遗骸(央广网见习记者 陈爽 摄)
稽中遗址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型建筑基址。相关遗存碳十四测年距今约2500年,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勾践建都历史。遗址马坑中发现一具马骨遗骸,据李龙彬介绍,最新科技考古测年应是越国时期的一匹马,根据“南船北马”的中国传统交通特点,马在南方很少见,至于这匹马的用途,还是一个谜。
汉代墨书陶片(央广网见习记者 陈爽 摄)
与此同时,该遗址首次在绍兴地区发现两汉高等级官署建筑,出土“會稽”“山陰”“如律令”等汉隶字体的墨书文字,对研究会稽郡的郡域变迁具有重要价值。稽中遗址的发现,解决了古城内无越国时期遗存的一大遗憾,为探寻越国都城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