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驻浙部队、武警、消防、预备役官兵风采掠影
2016年07月28日 05:47:38 来源: 浙江日报

  舟山警备区“东海前哨模范营”官兵在岛上巡逻。张乾龙 摄   

  高温下,绍兴武警官兵正在训练。杨森 摄   

  宁波某预备役炮兵团在进行操炮训练。 孙正 摄   

  德清消防战士在训练 。蒋颖杰 摄   

  “东海前哨模范营”——

  坚守海防岛为家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汤格平 龙煜

  浙江在线7月28日讯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这首由舟山警备区“东海前哨模范营”老战士张焕成作词的歌曲《战士第二故乡》,唱出了守岛官兵不畏艰苦、坚守海防、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

  半个世纪过去了,岛上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歌曲中描述的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没有丝毫改变,官兵们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忠诚于党、爱国奉献的赤子之情没有丁点褪减。

  在“东海前哨模范营”被原南京军区命名1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个模范营。

  这个小岛地理位置偏僻,途经两个风浪区,在岛上呆了10多年的“老海岛”也难保不晕船。如果急事出岛,心都会提到嗓子眼,总担心“老天爷”不给脸,刮风、起雾,航班就被取消,而且海上气候多变,几时能通航往往没个准。就是这样一个小海岛,却扼守着海防要道。

  也正因如此,该营官兵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始终把锤炼过硬打赢本领作为建功军营的自觉行动。正如《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中描述的那样:这儿,就是我们最愿意守卫的地方……据介绍,现任的党委班子中,4人是“两上小岛”,5人在岛上任职超过5年。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弹丸小岛,训练场地紧缺,却没有束缚官兵攻坚克难、创新作为的步伐。去年初,针对长跑训练坡陡弯多、地面起伏大,容易损伤关节和韧带的实际,练过体育专业的战士胡照炎,利用出差机会给全班战士每人买了一双专业运动迷彩鞋,同时,还积极宣讲运动心理学常识,倡导大家做好训练防护。营党委“一班人”得知此事后,很受感动,战士有一分提高战斗力的心,党委(支部)就应用十二分努力去保护大家的积极性。

  训练黄金期,4个分队射击瞄靶,岛上唯一综合训练场轮不过来,海防连训练革新小组利用射击学原理,为全营制作了适应10米、20米、30米等不同训练场地缩小靶,不仅解决了训练场地紧缺难题,还找到了一个提高射击精度的可靠方法。营部水电班长张健强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障碍综合训练器”,使高墙、矮墙、深坑等几个难度较大的障碍集中在器械上训练,使官兵们利用点滴时间熟练掌握每个越障技巧。

  岛上风大、浪高、雾浓、雨多,每天24小时气候各异,300米内不同风,2000米外不同天,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变化,却对射击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炮连官兵经过两年摸索、验证,总结出克服风向、潮汐、温度等因素对射击影响的“五控法”,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近3年来,炮连在上级组织的实弹射击比武考核中,连年取得好成绩。

  岛上淡水紧缺,生活用水基本上靠雨水积蓄。为了保障菜地浇灌用水,官兵们在田间地头修筑了大大小小28个蓄水池,一有下雨天,即便是深更半夜,训练再苦再累,官兵们也会自觉起床,打着手电将地面积水引到蓄水池。上岛采风的地方老艺术家们听闻此事,感动不已:“岛上官兵以岛为家,比我那时知青生活还要苦,真是不简单!”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自2006年被原南京军区授予“东海前哨模范营”荣誉称号以来,该营先后54次受到省军区以上机关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70余人次因表现突出立功。

  武警绍兴支队官兵——

  砥砺刀锋当尖兵

  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沈诣

  7月21日,烈日当头。记者走进武警绍兴支队营区,走近烈日下接受训练的武警官兵,见证他们的坚毅。

  当日下午2时45分许,武警绍兴支队某训练场,支队管理股股长金国利穿着作训服,佩戴全套装备,已站了一刻多钟——他正在带队进行耐高温训练。记者把一支最高量程为50℃的温度计放到地面,红色液柱迅速上升,很快到顶。穿上作训服,换上作战靴,再加一件防弹背心,还没“装备”齐全,站不到10分钟,记者已是满身满脸流淌汗水,头阵阵发胀。由于训练规定不得用手擦汗,汗水留到眼睛里,生疼;耳朵里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慢慢地,汗水在脸上被晒干,结成一块,绷紧了皮肤。身上则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就如蒸桑拿一般。抬头一看武警官兵,全副武装、面朝烈日,岿然不动如雕塑。“严寒酷暑都是训练场,高温下才见真功夫。”记者此时才真切感受到金国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服从命令,接受考验。”新兵王永智脸晒得黝黑仍纹丝不动。曾经因为觉得自己军事素质比较好,喜欢跟副班长“顶牛”的他在金国利等人的教导下,已经深刻领会军人服从意志的重要性。

  正当记者头晕脑胀时,下午3时许,金国利下达了今日高温训练结束的指令。一摘下钢盔,记者发现所有官兵的头都如刚刚潜水完毕一样湿。几名士兵脱下军装一拧,汗水如注。

  37岁的“老兵”,会带兵,军事素质过硬,到哪个岗位都能拿先进,这是支队上下对金国利的一致评价。“耐高温训练也需要平时的训练为基础。”训练间隙,金国利笑着给记者递过来一瓶水。这位长于绍兴水乡的汉子来自小康之家,从小向往军营,19岁时主动报名入伍。2001年,还在武警南京支队当义务兵时,就因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军期间,他曾在武警绍兴支队下辖新昌、诸暨、柯桥等中队和直属一中队服役,有亲戚多次劝他退伍去做生意,都被他拒绝了。“我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当兵。我有一个舅舅是老山前线回来的战士。我觉得男子汉就该从军报国。”金国利笑着说军队有句话叫“严兵先严官”。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共产党员就应该树立标杆。

  “军队就是一个大熔炉,把战士们锻炼成一块好钢。”支队政治部主任罗向团说,这种训练能够提高官兵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凝聚力。罗向团的话引起了周边官兵们的共鸣。勤务中队班长张苏阳平时负责营区设备维修等工作,每次到了训练场上,仍是一丝不苟完成各项任务。二中队队长翁浩杰军事素质非常出众,训练起来冲在队伍前面,在他看来,保卫国家需要过硬的本领。“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大,有国才有家。”这首歌唱出了官兵们的心声。

  下午3时30分许,官兵们换好衣服开始接下来的训练或工作。“我要去检查营区设备的运行情况。”金国利扬扬手中一本小笔记本说。原来,他和张苏阳一样,转到管理岗位后没有中断训练。“训练是基础,营区是家园。”金国利利索地打开一个消防箱,检查里面的设备。如今他每个月有近三分之一时间在营区值班,家里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这让我们看到了武警官兵兢兢业业、勇于奉献的一面。

  而这一切,都是人民军队的军魂所在。

  浙江某预备役师——

  练兵场上竞风流

  通讯员 唐秋生 记者 方力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场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在浙江某预备役师拉开序幕。

  打背囊、装物资、登车……师侦察营官兵闻令而动。一路奔袭,官兵们抛开脚本不乱阵脚,临机处置见招拆招,30分钟内,所有官兵在考核组临时指定的集结地域,战斗着装集合完毕,战备物资携带装运完整。

  面临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大考,预备役部队官兵的战备弦有没有松?战斗力标准的发条绷得紧不紧?训练场与实战场对接得牢不牢?日前,浙江某预备役师用如火如荼的实战化考核迎接“八一”建军节的到来。

  这是一次条件苛刻的实战化考核,全程没有脚本,没有预案,没有固定地点,完全按打仗要求设置战术背景。尽管考核通知早已下发,但考谁不知道;尽管临阵磨了枪,但随机出题还是让人乱了阵脚。

  “炮长和1炮手‘牺牲’,其他炮手完成用炮收炮动作!”100迫击炮用炮收炮考核现场,面对出乎意料的“考题”,某营炮班各炮手瞬间乱了阵脚、接连出错,贻误了战机,当场被判不及格。紧随其后,几名“老炮兵”满头大汗,勉勉强强过了关。

  这次,部队集结拉动时取消了调整哨,全部自行按地图辨方位、寻路线;快速集结奔袭后直接被拉到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考核;防化、野炊等专业考核离开了操场,改在野外和复杂生疏地域实施。

  “以往考核,各个课目、各个阶段会有预告,这次考核不设预案,‘火药味’更浓,真正感觉上了次战场!”下了考场,预备役战士王兵直呼“没想到”。

  在紧接着召开的反思式检讨会上,考核组直截了当地指出实弹射击由压弹员压好弹匣、战斗状态的步炮不摘掉炮帽、单兵掩体构筑精雕细刻等17个与实战贴得不紧的老经验、老做法,6个按照打仗要求的新训法被采用。

  严格的考核,使部队看到了战斗力建设的“短板”。虽然全师考核优秀率较去年提升了两个百分点,但官兵们感到压力更大了:“今天考好了,明天还能考好吗?考场上行,战场上行不行?”针对考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师团两级组织官兵扎扎实实开展了补差训练。同时,总结细化实战化考场布设措施、动态考评量化细则等考核机制,彻底扭转训为看、练为考的陈旧练兵模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官兵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扎实打牢军事训练基础,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强军实践中。

  不仅如此,师党委还走出了一条现役军官“教官化”路子——组织百名“武教头”活跃在练兵场,对新编预备役官兵进行基础军事培训,对其他官兵定期轮训,从单兵战术到营连指挥协同,从基本技能到实战化演训,破解30余个训练难题,催生10余项实战化课题。

  德清县消防大队——

  烈火雄心铸铁军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吴德琴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形容酷热难耐的三伏天,离不开一个“火”字。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如此“火”的环境中,还必须时刻准备和“火”作战。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消防战士。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德清县消防大队,感受那里的别样风景。

  头顶烈日,德清县消防大队门口的哨兵站姿笔挺,目光如炬。营地内环境整洁,消防车辆和各种消防器材一尘不染,大队和下属的武康消防中队都在这里办公。德清县119接处警中心内,接警员和通讯员各司其职,认真接听每一个报警电话,并确保迅速作出反应。在这里,记者见识了不少高科技装备,比如能回传火灾现场画面的4G远程视频传输系统,能时时掌握火场全局的无人机。“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大队即将引进一辆全进口的主战消防车,装备又会提升一个档次。”消防战士带着自豪介绍。

  进入夏季,消防战士们的日常训练强度丝毫不减。每天清晨5时30分起床,除了接处火警、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常规工作,技能训练至少3小时。下午3时多,太阳火辣辣,地面反白光,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消防战士们开始出“号操”。“号操”包括实战训练和体能训练。

  这次的实战训练,是模拟到达火场后,迅速铺设两根约20米长的水带,架设水枪击倒象征火苗的标靶。

  平时在电视上和新闻采访中,记者经常看到消防战士们身形矫健,进出火场如入无人之境。事实上,这种“飒爽英姿”正是缘于无数次挥汗如雨的训练。正所谓,“感官得来终觉浅”,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番,感受他们的训练强度。穿上厚重的消防战斗服,整个人好像进了一个大蒸笼,背上一个沉重的氧气呼吸机,举手投足都仿佛被禁锢。记者与消防队员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人左右手都拿好水带,现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出发!”指挥员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消防战士个个如猛虎出山,熟练地先把一卷水带往前一甩,边跑边连接两根水带,迅速达到水枪喷射位置。而记者很快就落在最后,晃晃悠悠接好水带后才赶到指定位置。“汗、大汗、瀑布汗!”记者默默地感受着身体上的变化,就跑了这40米距离,汗珠却不听使唤地往下掉,钻进眼里感觉涩涩的。

  控制水枪,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水枪的后坐力不小,如果不是消防战士们把水枪出水量减小,记者恐怕很难完成击中标靶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在11秒内完成‘一人双带’整套动作,最快的人只需要七八秒。”武康消防中队特勤班班长周峰说。1988年出生的他,入伍10年,曾参加过余姚的抗洪抢险。像这样的“号操”,他已经练了几千次。“你会觉得苦吗?”记者问。“训练肯定是苦的,但当军人的自豪感是无法比拟的。”周峰憨厚地笑笑说。

  眼下,G20杭州峰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德清县消防大队一大任务,就是服务保障G20峰会。于是,消防大队特别增加了一个“训练项目”——走访全县231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下午,记者跟着大队参谋王彦平来到德清县莫干山液化气有限公司和位于武康街道的民宿走访。每到一处,他都仔细查看消防安全设施,查阅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的登记情况。

  记者看到,在走访民宿时,王彦平连厨房的煤气瓶位置都一一查看。“现在,德清消防大队实行7天工作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德清县消防大队教导员蒋挺说。

  结束采访时,已是晚上6时多。和消防战士们道别时,记者看到了消防大队办公楼顶上“尽忠职守保平安”几个字,特别醒目。

标签: 官兵;风采;建军节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