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俞吉吉)日前,杭州奥体中心建设完成关键一步:网球中心决赛馆正式竣工。钱塘江南岸,这朵“小莲花”和主体育场“大莲花”交相辉映。工程项目负责人姜瑱瑜介绍,网球中心其他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举办2022年亚运会,杭州奥体中心准备迎接高光时刻。而在西子湖畔,浙江最有代表性的老牌体育场馆黄龙体育中心也将借亚运会东风启动全面改造。黄龙体育中心主任王德刚表示,后亚运时代黄龙体育中心发展蓝图正在积极谋划,将被努力打造成集体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体。
从西子湖畔,到钱塘江滨,20年间,黄龙体育中心和杭州奥体中心两座地标性体育工程拔地而起。它们见证了浙江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文化浙江建设,迈出的一个个坚实步伐。
国运兴,体育兴。2000年,承载着几代浙江人发展体育事业梦想的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成,浙江告别了不能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高水平单项国际赛事的历史。黄龙体育中心先后承办了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女足世界杯、斯坦科维奇洲际杯篮球赛、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高水平重要赛事。奥体中心的建设,则让杭州迈向“国际赛事之城”的脚步更加有力。2018年精彩的短池游泳世锦赛,是杭州有史以来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单项国际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示了杭州的综合实力和办赛能力。
体育服务民生,体育凝聚民心。宏伟的现代化体育工程以强大的吸引力壮大了全民健身队伍。2018年,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首次突破4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首超2平方米,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跃居全国第二。运动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等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黄龙、奥体,串起城市新风景
西子湖畔,钱塘江滨,杭州两座地标性体育工程,遥相呼应。
一个历久弥新——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如一只天鹅振翅欲飞,标志性的高耸塔楼和橘红色斜拉索早已镌刻在杭州的城市文化记忆中;
一个风华正茂——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似一朵莲花徐徐盛开,作为全国第三大体育场馆,2022年杭州亚运会将在此开幕,写下城市发展进程中崭新的篇章。
从黄龙体育中心到杭州奥体中心,见证了“中国建造”日新月异的进步,见证了浙江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日前,记者探访这两座标志性体育设施,一睹其风采,倾听其故事。
创造多项第一 见证“中国建造”伟力
见到68岁的工程项目监理张兴年时,他正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片片“花瓣”和交错的钢架之间,仔细检查场馆设施的一处处细节。而22年前,他的身影每天也会出现在黄龙体育中心的建设工地上。“亲身参与了这样两座有标志性意义的体育工程的建设,是我人生中无比光荣的经历。”张兴年感慨地说。
1997年6月12日,黄龙体育中心破土动工,浙江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体育设施在此“梦圆”。今天,杭州奥体中心“大小莲花”亭亭玉立,一个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奥体博览城拔地而起。两大工程都展现出工程组织者和建设者锐意创新、争创一流的奋发之气。
我们和张兴年一道探访黄龙体育中心,用脚步串联起那些凝聚着心血与汗水的日子。20多年过去了,主体育场的许多数据,张兴年依然脱口而出:塔楼高87米,外环梁全长781米,36根悬索、最大的一根受到的拉力达400多吨……在黄龙体育中心“一场六馆”前后10个年头的建设周期里,张兴年作为项目监理,和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者一起,克服了大量前所未见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国内体育工程建设的多个第一。
建设黄龙体育中心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的嘱托。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杭州,作出重要批示:黄龙洞一带可以用来建设体育场馆。时隔近40年后,黄龙体育中心终于要兴建之际,其主体育场的造型设计经过了反复打磨,最终确定为一只振翅欲飞的天鹅——流线型的鹅身恰似一座“桥”,展开的双翅正是体育场的顶篷。
实现这一设计,最大的技术难关就是双塔斜拉索网壳挑蓬结构,这在当时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中央,我们抬头眺望,2万多平方米半圆形的顶篷上,没有一根承重柱,仅凭36根斜拉索均匀地从两座塔楼出发分吊四边。“最长最斜的4根斜拉索又由49根小索组成,钢丝上打蜡,小索外包护套,大索外再包套,密不透风的3层保护最大程度保证了斜拉索不受腐蚀。”张兴年告诉我们,为了确保斜拉索达到设计标准,在施工最关键的阶段,他每天都要上下高耸的塔楼至少3趟。
全长781米的外环梁,不留一条伸缩缝,这在当时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也是不可想象的。建设者们在国内首次摸索出了一条比较规范的超长大断面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并获得省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近20年来,体育场中央标准足球场上总是绿草茵茵。当年,足球场选用了兰州产的结草,搭乘专机“远嫁”于此。设计者还在草地下以45度角埋设盲管,只透水不透沙,专用于场地的排水。
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在2000年顺利完工,紧接着就在这里举办了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世纪之交中国昂扬向上的磅礴激情,在这座新落成的宏伟场馆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今天,在主体育场东门外的围栏上,我们还能看到这股激情留下的印刻——约30米长的大理石围栏上刻满了文字和图案,记录了为这项工程作出贡献的人们,包括工程的组织者、设计者、建设者,也包括各行各业的捐资者。张兴年在围栏前蹲下,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2011年,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正式开工。从黄龙体育中心到杭州奥体中心,技术和装备应用日新月异,建设标准更高更完善。“单从设备上看,‘大莲花’工地上就有30多台新型吊机,一次能吊起650吨建材。”张兴年说。
遥望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是一朵在钱塘江边绽放的柔美莲花;越走近则越感到钢结构的刚直厚重。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大莲花”身上巧妙地统一起来。
我们伫立在主体育场观景平台,不远处就是开阔的钱塘江。“主体育场的造型融合了杭州丝绸的纹理和钱塘江水的动态。”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负责人汪进说,不仅如此,利用最新的江水源热泵技术,钱塘江水还成为“大莲花”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显著降低了建筑能耗。
穿行在“大莲花”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之间,我们发现,每片花瓣都不是实心的,而是架构了像网格一样的半透明“蝉翼”。“‘大莲花’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率先大规模采用了新材料铝镁锰板,更有利于采光和通风。”汪进介绍。
举目四望,体育场内场四周尽是色彩斑斓的座椅。“将钢结构罩棚和看台体系融为一体,这在国内是首创的。”汪进介绍说,顶层看台环梁68个铸钢节点,是钢结构罩棚和主体混凝土结构最关键的连接点,也是主体育场工程最难的技术点。设计建设团队埋头攻关,制造了铸钢节点的1比1模型做受力研究,召开了三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为组长的专家论证会,圆满解决了技术难题。有赖出色的设计,“大莲花”总用钢量为2.6万吨,较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减少近一半,拿下了全国钢结构工程最高荣誉——中国钢结构金奖。
繁荣体育事业 带动全民健身热潮
有了金刚钻,就敢揽瓷器活。黄龙体育中心和杭州奥体中心在杭州打造“世界赛事之城、运动友好城市、活力休闲之都”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流体育场馆的落成,让高水平体育赛事纷至沓来。2018年12月16日晚,杭州奥体中心,各国嘉宾、运动员和观众,见证了2018年FINA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闭幕。这次短池世锦赛是杭州有史以来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单项国际体育赛事,世锦赛之前,杭州还举办了世界水上运动大会、国际青少年游泳冠军赛等配套比赛。“这次世游赛,全面检验了杭州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办好亚运会,我们更有底气了。”杭州市体育局竞赛中心主任程平说。
杭州进军“国际赛事之城”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在黄龙体育中心兴建之时,举办亚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还是杭州只能遥遥眺望的愿景。当时,浙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从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到亚特兰大,连续四届奥运会都有浙江选手夺金,这和我省体育设施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狭小的体育馆、简陋的体育场,不仅使我省无缘承办国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连高水平的足球、田径等单项赛事也无力承办。
“那时,全省上下憋着一股劲要建好黄龙体育中心。为弥补项目资金缺口,从体育系统到各级机关、各行各业群众都踊跃捐款。”黄龙体育中心主任王德刚记得,当时来自体委系统以外的第一笔个人捐款来自临安村民张国富,他捐赠了1000元人民币,捐款附言写道“聊表我爱杭州,爱中国体育事业的一点心意”。
黄龙体育中心建成,彻底结束了我省不能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高水平单项国际赛事的历史。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FIFA女足世界杯、斯坦科维奇洲际杯篮球赛、亚洲杯足球预选赛中国队三个主场比赛、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国内外众多大型赛事都因“黄龙”来到浙江。
近年来,以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为代表,我省体育设施日益完备,也迎来了世界XCAT摩托艇锦标赛、国内第一场113公里铁人三项赛等国际体育赛事落户。而即将到来的亚运会,无疑是各体育场馆一展风采的最重要舞台。杭州奥体中心早已跃跃欲试,黄龙体育中心也准备全新亮相。“黄龙体育中心将承担杭州亚运会足球、体操、水球等项目比赛及亚残会部分赛事项目。其动力设备、冷暖管道、灯光照明将借亚运会东风全面更新。”站在体育场中央绿茵场上,王德刚描绘了黄龙体育中心的新蓝图:在东广场打造多功能草坪和会展区域,开展各色健身休闲活动;抬升主体育场草坡,在上方打造空中跑道,下方道路外环铺设彩色沥青健身步道,满足更多市民的运动和休闲需求;通过泛光照明和灯光秀传达体育文化,彰显城市现代化品质和运动休闲魅力……
体育服务民生,体育凝聚民心。大型体育工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黄龙体育中心多年来坚持开展“十大公益体育培训”和“十大公益体育赛事”,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全民健身108万人次,低免开放接待健身群众57万人次。
为了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根据《杭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杭州将形成以黄龙和奥体为双核心,包含七个体育副中心、一个休闲体育公园环、八大功能片区和“省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的均衡网格化空间结构,打造“15分钟运动圈”和“5分钟健身圈”。
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浙江老百姓的普遍认同,成为新追求。据悉,2018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41.3%,首次突破40%的大关,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2.9%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6平方米(全国平均1.85平方米),首次突破人均2平方米,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跃居全国第二。
标记“城”长轨迹 迈入拥江发展时代
地标性文化设施如一颗颗明珠,照亮城市发展的轨迹。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黄龙体育中心和杭州奥体中心正是两座鲜明夺目的里程碑。
风姿伟丽的黄龙体育中心,见证了杭州“西湖时代”的繁盛。王德刚说,黄龙体育中心是市场化运营的典范,在设计之初就特意在看台下留出数万平方米的空间,用以开发多样的市场化合作。多年来,这个集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健身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和购物展览于一体的大型场馆,一直是杭州黄龙商圈的核心之一。
“当下,黄龙正进一步打造为运动休闲综合体,文体培训大本营,竞赛表演集聚区,场馆运营新典范,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王德刚说。
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杭州的未来发展必须打开新格局,实现“拥江发展”。黄龙之外、钱江南岸,盛开江滨的“大莲花”及其所在的奥体博览城,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写照。
“奥体博览城规划总面积583.89公顷,核心区规划实施14个项目。地铁上盖物业和超高层双塔等钱塘江南岸标志性景观建筑群,与北岸‘日月同辉’建筑群遥相呼应。”在规划沙盘前,杭州奥体博览城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把“拥江发展”带来的美好远景娓娓道来。在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同时,奥体博览城将同步建设成为以体育和博览为主,集文化、商贸、旅游、居住、美食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杭州乃至浙江省体育健身、会议展览、文化娱乐产业高地。
以体育赛事为依托,聚拢人气,尤其是年轻人和消费群体,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的功能效用之一。在奥体博览城地下,商圈和车库构成巨大的地下空间,足有138个足球场那么大,高档商业、零售、餐饮、娱乐、快节奏消费等多种业态综合发展。地铁6号线将东西向穿过博览城核心区,并设置奥体站和博览站,7号线也会经过奥体站,与6号线实现换乘。
奥体博览城充分考虑体育设施的赛后利用。我们了解到,奥体博览城各个场馆在设计时就体现了体育、博览的功能互补,当有重大展览举办时,即可调用体育场馆场地,而博览中心也可用于举办全民体育赛事。早在规划时,奥体博览城就主动对接国际一流的体育文化运营机构,如AEG、NBA等集团,力争打造成促进文化交流,展示杭州风采的重要平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