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农业文化遗产为优质农产品“背书”——

逛农博会,就像逛博物馆

字体:
—2023—
01/13
07:59:27
2023-01-13 07:59:27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唐豪

  浙江在线1月13日讯 (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唐豪) 12日下午,为期4天的浙江省农博会线下展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当市民们欢欢喜喜走出展馆,他们的收获,不仅是满载而归的“购物车”,还有眼饱心醉。

  “今年农博会特别有意思,给我一种逛博物馆的错觉!”杭州市民余佳理告诉记者,他在许多展馆中都注意到了一种特别的元素:农业文化遗产。“印象最深的是宁波馆展示的一种流传了5000年的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

  “深秋割稻子、初夏收蔺草,草料能编制成草鞋、蓑衣和草席等日用品,轮作中土壤得到改善,种出的水稻亩产也比常规种法高出100公斤。”走进宁波馆,记者看到,馆内专门配备的讲解员,正向每位进馆市民讲解这种代表当地先人智慧的农业生产系统。

  展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展示传统农耕智慧是这次布展的统领思路。拥有7000年历史的余姚河姆渡茭白、源自南宋的宁海长街蛏子、秦时先民驯养选育的象山浙东白鹅等饱含历史底蕴的农产品,成为市民们争相选购的“香饽饽”。

  农博会现场,记者发现,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文化遗产,成为越来越多浙江农产品的“最强背书”。

  不久前,“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申遗成功。本届线下农博会,庆元香菇专门设立一个展馆。“没想到,农遗为庆元香菇带来了如此大的影响力。”参加展销的庆元县惠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学通感叹,这几天,他带来的“庆元241-4”早早销售一空。这种鲜香菇,正是在农遗育菇方法“椴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培育的,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种植,品质和口感一流。“即便价格达130元一斤,但大家愿意为它埋单。”

  同样受到追捧的,还有产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核心区的稻鱼米。“我们的米总量少,价格高,走高端精品化路线,但这几天下来,也卖了1.5万多公斤;算上田鱼干、糖糕等农遗相关产品,收入不菲。”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毅晓说。

  “在线下农博会中,我们看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疫情大背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一系列“农遗良品”受追捧的背后,反映出科学合理膳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循环农业发展得到市场支持的好势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博会;非遗;文化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