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早上,悠悠丰惠群里刘抛先生发出一条微信:“今日是小年夜,晚上吃尾巴汤圆。”其时,我中“阳”初愈,食欲无味,立即跟帖说,“老刘,丰惠哪家商场有尾巴汤圆出售,我想买包尝尝,重温一下旧时的年味儿。”谁知当天下午4时许,电话突然响起:“金老师好,我是镇小韩吉青,正在你楼下,我包了几个尾巴汤圆,要送给您尝尝。”我笑着快步走到楼下,接过一包还有余温的汤圆,连声说:“谢谢,谢谢!您的盛情美意,让我在小年夜吃上久违的尾巴汤圆。”
在越地传统习俗中,“小年夜” 是灶王菩萨上天述职的日子,只是一次为灶王饯行的祭祀活动。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和婶婶一大早起床,清除灶堂灰尘,打扫灶间卫生,叔叔贴上新的灶王菩萨像。下午5时许,祭典正式开始,由曾祖母主持,灶梁上设六碗素食供品,焚香、插烛、烧佛经,最后放上一碗甜点心,糯米汤圆。曾祖母双手合十,轻轻祈祷说:“灶王菩萨喂,侬今朝上天庭,好言好语奏上天,恶言恶语忘无边,保佑伢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毕,全家吃汤圆。有一条禁语,“吃了汤圆,不准骂人!”
廿三夜后,年味儿越来越浓。村道的石弹路上赶集的熙熙攘攘,笑脸相迎;家家户户的灶台上,整天柴火不绝,烧鸡炖肉煮粽子,山村上空肉香飘拂,炊烟袅袅……
吃汤圆跟元宵节有关。据史料记载,宋代元宵庆典特别隆重:时间为5天,正月十三为上灯夜,直十七日夜止。上至京都,下至州府,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成为春节娱乐活动的高潮。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曰:“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夜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写尽了元宵热闹与繁华。周必《元宵煮浮圆子》曰:“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即汤圆,他记述了集市上边煮汤圆边出售的事实。
汤圆,古代叫元宵。据传1912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宵”与“袁消”谐音,而“袁消”,有“消灭袁世凯”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夕,袁世凯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汤圆”的来历。
汤圆,在越地美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其材质为糯米粉,其粉的制作工艺有二。一是燥米粉,由糯米经石磨碾制,筛选而成。二是“冬霜粉”。在冬至前后,将糯米浸入缸中,待10余天后,见水缸漂浮白色粘液,捞起糯米,清水冲淋,使浓浓的、带有异味米汤水排出,然后,像磨豆腐一样,由石磨水磨成浆状,置容器中,加清水搅拌,让其沉淀,后再将漂浮浑水倒掉,再加清水搅拌,让其沉淀,连续三次后,挑选冬日暖阳,将沉淀于底部的糯米粉取出,摊晒两三天,收起保存。因粉雪白如霜,有光泽,素来就叫:“冬霜粉”。
汤圆有无馅、有馅两大类。
无馅汤圆的粉,用燥米粉或冬霜粉均可。先将粉用不同温度的水调制,然后捻搓成圆状小球,在沸水中煮熟,后捞出,加白沙糖和鸡蛋的叫鸡蛋汤圆;将熟芝麻捣碎用白沙糖粘合、无汤实叠的叫芝麻汤圆;用番薯粉做芡头的叫番薯粉汤圆;用菜籽油炸的叫油沸汤圆。品类众多,不胜枚举。
无馅汤圆的特点,味道柔软,量多实恵,制作简便,适宜于体力劳动者。上虞农村,春耕插秧、夏收夏种、秋收冬播,农家点心常有芝麻汤圆、番薯粉汤圆等。
有馅汤圆为冬霜粉制作,其馅各式各样,无优劣之分,全凭个人爱好。上虞较为常见的有豆沙馅、芝麻馅。豆沙馅又称细沙,将紅细豆煮熟,盛入布袋中,一边加温水,一边用力揉捻挤压,使豆漿流出,沉淀后取出,加白沙糖、猪油调制而成;芝麻馅,将熟芝麻碾碎,加白沙糖、猪油调制,考究的有鸡油拌桂花的,香气馥郁。如今“宁波汤圆”闻名于世,其馅品大大扩展,市场上还有山楂馅、香蕉馅、栆泥馅、巧克力馅、香芋紫薯馅等不一而足。
有馅汤圆适用于礼节性大场面,招待尊贵的客人。如旧时新女婿去女家坐上横头,古称”上六位”之一,其点心必须是有馅汤圆,且有慈菇似的小尾巴,俗称”尾巴汤圆”。
小时候,一到春节,与父亲一起去悬岩外婆家拜岁,父亲是小学教员,被外婆视为文人,点心多为尾巴汤圆。以故上虞有句俗语, “拜岁拜嘴巴,汤圆有尾巴。”
我真的十分感谢吉青老师,她的手工尾巴汤圆做得很地道,细沙馅甜度适中,汤圆柔软爽口,且有嚼劲。其实,我和韩老师只是普通群友,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于韩老师而言,为了满足一个耄耋老人的愿望,且是可以办到的小事,义不容辞;于我而言,人生暮年,能有群友关心着,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和幸福?但愿岁月静好,世上多好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