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厉以宁的浙江三问

字体:
—2023—
03/01
06:55:35
2023-03-01 06:55:35 来源:潮声 朱承 孙一鹏

  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2018年,他获得“改革先锋”奖章时讲的这句话,被一遍遍地转发。

  几十年间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疾呼呐喊,厉老把学问融入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日,中国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这是一幅何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厉老则是那位不断凿开改革坚冰的人,从思想上、理论上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也一直受到厉以宁的关注。从义乌“小商品大市场”的成功密码、衢县(今衢州市衢江区)“超常规发展”的经验总结,到对浙江企业改革发出“三问”,厉以宁以他超前敏锐的视角,为浙江经济发展出点子、献良策。

  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厉老的动力何其质朴,又何其珍贵。

  

  厉以宁曾填了一阕《相见欢》:“边城集镇荒丘,大山沟,多半见闻来自广交游。下乡怨,下海恋,下岗忧,了解民情不在小洋楼。”作为经济学家,他认为理论必须源于实践,不联系中国实际,经济学是没有出路的。

  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时刻,总能听到厉以宁的声音。

  上世纪80年代初,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体制弊端,厉以宁态度鲜明地提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顶住质疑和压力,公开呼吁进行所有制改革。随着不断摸索实践,厉以宁的建议终于获得了认可,被正式写进中央文件,全面推行。

  在此基础上,后来我国又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资本市场,比方说股票市场。厉以宁之后又参与起草了《证券法》,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厉股份”的称谓不胫而走。

  “厉股份”对浙江上世纪企业股份制改革有着重要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的杭州大学经贸学院曾邀请厉以宁来杭参加各种研讨会,如专门讨论宏观经济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股份化改革、企业现代公司制度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讨会。

  在这些跟浙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上,厉以宁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力、广阔的理论视野、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丰富经验,提出许多有关区域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时正值浙江乡镇企业开展大规模股份制改革,后来许多知名企业如正泰、德力西、万向、娃哈哈等都经历了这一轮股份制改制,逐步建设成现代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

  进入21世纪,厉以宁将目光转向民营经济。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他始终立场坚定。

  2003年下半年,他带领调研组到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地调研,发现民营经济在准入领域、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遭遇重重阻力。他带头起草调研报告,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等建议。这些都是为民营经济“松绑”的有力举措。

  在这一报告的“催化”下,2005年国务院制定《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刚好时值春季,意见的发布被国内外经济学界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春”。厉以宁也得了新的雅号:“厉民营”。

  其实,厉以宁的别号还有“厉非均衡”“厉土地”,这都与他的贡献有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真话、讲实话,这就是厉以宁。

  

  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自然得到了“厉民营”的关注。2004年,厉以宁提出了对浙江企业改革的“三问”:

  “国有企业怎么走好股份制改革之路?”

  “民营企业未来怎么创新发展?”

  “浙江如何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扩大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三个问题,是厉以宁对浙江企业发展的期望。“三问”过后,厉以宁进一步指出,“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好的。想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重视,都要在基础创新上下更大的力气,形成浙江自己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构建浙江民营经济的良好营商环境上,厉以宁也给出他的建议。

  就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他表示“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小微金融业相对发达,应当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创新金融模式,健全融资信用服务,从社会民间资本挖掘更多的资金,以‘阳光下的金融’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浙江经济的发展。”

  在“有为政府”的建设上,他以义乌为例,指出义乌能实现“小商品大市场”,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了服务型的政府”。义乌市把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调控有度的有为政府上,党委总揽全局、把好发展方向,政府调控有度、搞好公共服务,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

  在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厉以宁也有研究。

  他认为,浙江衢县发展模式印证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只有争取超常规发展,才能赶上发达地区”的论断。

  尤其是衢县在“超常规发展”方面的探索,对浙江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很大启示。他总结了“以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质高效的全过程服务,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和对人才物质生活的关心来大力引进人才、留住本地人才”以及“以市场促流通,以流通育市场”的三条“超常规发展”经验。

  此外,他还就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给出了“城市联网辐射战略”的建议,指出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应当依靠自己的机制,通过城市联网包围农村、省交界地区的方式,逐步将高速公路、水电站、劳动力培训等要素支持辐射到欠发达地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厉以宁的思维总是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等,都是当下浙江着力鼓励、推动的事,而厉以宁的很多论点也已经成为现实或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

  

  厉以宁不仅是经济学家,更是大学校园里的“厉老师”,桃李满天下。对浙江经济学界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影响也颇为深远。

  1980至1981学年第一、二学期,当时的杭州大学经济系曾从北京大学邀请厉以宁给77、78两个年级的本科生讲授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史晋川,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等许多如今在浙江各界重要岗位任职的人士都是当时在读的学生。

  厉以宁带来的,首先是一股现代经济学的新风。

  “那时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国外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经济理论知之甚少,是厉以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现状和市场经济,为我的经济视野打开了一扇窗。”史晋川回忆道。

  罗卫东犹记得厉以宁语言生动,例子丰富,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讲得引人入胜,尤其擅长调动学生的知识兴趣和求知欲。“班里有不少同学是听了厉老师的课以后对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而走上专业深造和学术发展之路的。”

  学生们追忆点滴往事,厉以宁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的态度,仿佛历历在目。

  史晋川记得1984年初,自己第一次去厉以宁家求教。彼时史晋川正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研究生,在导师宋承先教授的推荐下,他和同学专门从上海到北京,去厉以宁家中求教硕士论文。

  “我们到的时候厉以宁老师恰好外出上课,他的太太何老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等到晚上,厉以宁老师回来后,不仅很耐心地指导我们的硕士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还跟我们讲了怎么学习,我至今受益匪浅。”

  史晋川至今记得厉以宁教导他,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知识,第二个层次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分析经济社会活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等等。

  “我自己现在作为大学教师,也当了研究生导师。回想起当年老先生对年轻学子敞开家门的热情款待和谆谆教诲,也常常反思,自己能做到他的耐心、谦和和热情吗?相比之下真的感到有些惭愧。”史晋川说。

  之后在大学教书期间,史晋川还会不定期去厉以宁家,请教硕士设立、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同时也请教学问。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厉以宁的书橱上总是放着一个个很厚重的牛皮纸档案袋。

  这是厉以宁在北大经济系图书馆做资料员时,对不同类目书的摘录,比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增长经济学等,每个领域他都摘录了厚厚一纸袋。为之后整理出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就是厉以宁的刻苦钻研、勤奋严谨。

  厉以宁留下了不少著作。史晋川推荐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而写的教科书。

  罗卫东则推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我认为这本书是同类教材中最好的。”罗卫东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在最初讲授现代经济学原理时选用的教学参考书。

  2月28日,罗卫东在朋友圈留下一段文字:“厉老师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就开始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自成一派,在学术界和政界都形成了重大影响。厉老师的一生丰富精彩,如今功德圆满驾鹤西行。如果在天堂里开讲经济学,一定深受欢迎。恭请恩师一路走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厉以宁;浙江;经济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