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界,是个真真假假、油水多多的世界。
“3·15”将至,著名作家黄亚洲被“造假”出了一份季羡林“写给”他的信札。在“黄亚洲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上,今天发出的《一封奇怪的“名人”信札!》一文大致叙述清楚了事件来龙去脉。
“哈哈哈哈哈……”记者联系上黄亚洲时,他正在去往安吉的高速上,“这个事情,我自己也不想再深挖下去。我把来龙去脉都写出来,就是希望能告诉大家,这封涉及到我的‘名人札记’是伪造的,是假的,希望不要有人因此花了冤枉钱。”
这到底是件什么事?
简而言之,就是黄亚洲的朋友发现市场流传着一份信札。物件老,又是北京寄过来的,朋友觉得珍贵,就好心告知黄亚洲,喜悦同享。哪知黄亚洲完全不记得这封信的存在。辗转得知信札正在老朋友A的店里展览。择日,黄亚洲登门会友,一并看看信札,一看,发现是造假。
全信内容是这样的:
亚洲同志
大函奉悉。去年还有人同我联系,谈到写传的事情,我还没有答复他们。你写的那一篇,我个人觉得写得非常好。说句实话,实在超出我原来的期望,别人也说非常好。首先是文笔流利生动,有很高的水平。现在既然你希望写,我完全同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其实我这个人也没多少可写的。我只希望不要溢美,实事求是更能动人。
祝快乐
季羡林
1992.9.7
这假,就假在了落款时间“1992”上。
黄亚洲记得,他是1995年由浙江省作协调往浙江省文联担任副主席的。经和浙江省作协朋友核实,省作协也是1993年之后才搬入杭州南山路105号的。于是,黄亚洲认定,信札上1992年的邮戳肯定造假,这封被人当做宝贝的“名人信札”,被他鉴定为伪造品。
艺术品收藏,本来就水很深。这一回,季羡林已经仙逝,还好有黄亚洲本人下场,才成功“打假”。黄亚洲认为,伪造其实是很容易被证明的,无非是伪造者打个时间差,趁众人还来不及求证、辨别的情况下,赶紧将伪造品脱手成交。但是他估计,伪造者想不到事情会传到“当事人”耳朵里,当事人还很认真地去核实了。
经此一事,他告诫收藏爱好者,或是投机者们:这里面,水很深,需谨慎。
事后,记者上网搜了信札辨别指南,辨别手段包括但不仅限于看藏品成色、看字体、看名家专用纸张和制作程序、看墨色、看书信格式和落款习惯、看上款、看情境和语气、看错别字和避讳字……活脱脱一个文史知识大百科。脑子里没点墨水,恐怕也不能有厉害的眼力。
同时,记者还找到黄亚洲真迹,特色鲜明,圆滚滚的可爱。哪天在市场上,如若有涉及相关内容的识别,可能能派上点用场。
黄亚洲笔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