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我们就将迎来2023年的清明节。今年4月5日是疫情防控之后全面放开现场祭扫的第一个清明节,处于“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政治要求高、群众需求强、保障压力大。公众祭扫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问来了权威答案。
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
请公众尽量错峰出行
浙江省文明办、省民政厅于17日联合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大家文明祭祀,倡导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网络祭扫等绿色低碳的祭扫形式来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推动“浙江有礼”成为行动自觉。
据了解,从3月底起至4月7日,浙江省民政系统将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上线预约祭扫、强化保障措施等方式,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更高质量、更加温馨的服务,同时做好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便民、暖心服务。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表示,希望公众用生态、文明、绿色的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同时,也请大家密切关注天气和交通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错峰出行。
客流同比增长约80%
浙江已启动保障工作
记者走访发现,浙江省已启动清明节祭祀服务保障工作。
杭州半山公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已有不少前来祭扫的市民,该公墓今年继续采取预约祭扫形式。杭州龙居寺陵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还未统计近期的祭扫人数,但变化是肉眼可见的,陵园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方面实行预约祭扫、人车分流等,确保营造安全、有序的祭扫环境;另一方面,园内设有临时休息区、急救药箱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腿脚不便、70岁以上人群可免费乘坐爱心接驳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