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159级台阶他走了54年 玉环81岁党员坚守“无名墓”

字体:
—2023—
04/02
14:56:04
2023-04-02 14:56:04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周子凝

  81岁老党员王保头讲述潘心元烈士事迹。

  4月2日,阳光和煦,清风徐徐。

  玉环市清港镇台山村潘心元烈士墓前,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表情肃穆地站立着。他是81岁的老党员王保头。

  “这几天,扫墓的人密集起来了,我有空就会来山头转转,清理杂草树枝。”王保头说,守护这座墓碑,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山脚下至墓碑,一共159级台阶。这条数百米的墓道,王保头已经走了54年。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潘心元烈士墓曾是一座无名墓。那会儿,墓周边的土地多用于种植庄稼。

  从王保头记事起,就常听村里人讲起一位“潘先生”——

  “墓里的是潘先生,他有恩于我们台山人。”“他曾经在村里办夜校,教大家识字。”

  稍大些,他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劳动间隙,父亲总是神情严肃地说:“墓里这位潘先生是‘湖南爷’,不要忘记他对我们的恩情,要好好保护这方墓。”

  成年后,王保头当了4年兵,这使得他对“潘先生”的敬仰有增无减。

  潘心元烈士墓

  1969年,退伍回乡后,王保头一放下行李,就直奔台山无名墓。他至今仍记得那一幕:“当时,这儿比较荒凉,杂草丛生,我见到后,心里不是滋味。”

  想到父亲当初的话,王保头心一横,义务包揽下无名墓的管理、清扫工作。

  1978年,王保头被分配至海山乡乡政府工作,期间,他入了党,奔波于干江、海山与台山村三地。但只要休息回乡,他就会上山打扫这座墓。

  他始终坚信,英雄不该被埋没。工作之余,他四处寻访考证“潘先生”的真实身份,足迹遍布整个玉环。

  1985年,王保头从一位蒋姓老人那得知,“潘先生”名叫“潘心殷”。后经多方考证,他才晓得,因发音导致误传,“潘先生”应叫“潘心元”,原籍湖南,是一名红军战士。

  1994年,经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清港镇台山村的无名墓为潘心元烈士墓。

  在日复一日的护墓路中,王保头总是不畏辛劳、拾级而上。

  也是从1994年起,王保头正式承担烈士墓的义务讲解员。

  他把《潘心元英雄传》读得滚瓜烂熟,并结合身边村民的口述,讲解得浅显易懂。每到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王保头会早早穿戴整齐,前往烈士墓做准备工作。

  一场完整的讲解需要1个小时。来访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约10场次。但王保头甘之如饴。

  王保头的精神感染了年轻一辈。在清港镇镇政府工作的林烨,成了老人的徒弟之一。她感慨道:“从读小学起,我就听王老师讲解烈士事迹。今后,我们会把烈士的故事讲好讲透,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清明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