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浙江召开了一场高端国际会议——2023中国(浙江)澜湄地方合作发展论坛。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参赞、泰国彭世洛府省长、越南胡志明市副市长、老挝琅勃拉邦省副省长、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等嘉宾,围绕“同筑澜湄共富梦 联通减贫协作路”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重头戏”主题分享环节,出现了浙江的一位村支书——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法林,他和武义县政府副县长黄君俊一起,围绕下山共富、村民持股共富等分别讲述了各自的蝶变故事。
浙江的村支书,凭什么登上高端国际会议?这两个基层干部,在会上分享了什么?澜湄合作是一种什么合作?他们的故事带来了哪些思考?
一
什么是澜湄合作?答案在偏旁部首“氵”里。
澜沧江和湄公河,一水二名。俯瞰亚洲版图,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澜沧江奔腾不息,跨越西藏、云南,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浩浩荡荡奔向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千百年来,“同饮一江水”的澜湄流域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传统友谊世代相传,互利合作硕果累累。
澜湄合作就是典范之一。
2016年3月23日,中国、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六国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全面启动澜湄合作进程。
此后的7年里,澜湄六国召开了多次领导人会议、外长会议、高官会、外交工作组会,合作框架从“3+5”拓展为“3+5+X”,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支柱,优先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以及农业和减贫等五个领域开展合作,同时积极探索更多惠及民生、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
2018年,值得一提。这一年,确定每年3月23日那一周为“澜湄周”,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正式发布。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迈入“成长期”。
湄公河畔的老挝琅勃拉邦古城
因水结缘,因水而兴。澜湄合作最大的特色是务实高效、项目为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曾这样形容:澜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而做接地气的“推土机”。
从湄公河国家的优质农产品摆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到中国企业远赴国外为其打造水稻、橡胶、果蔬、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集散基地;从为湄公河国家白内障患者排除病痛的光明行,到提升互联互通的中老、中泰铁路建设;从说走就走的澜湄国家旅游,到中国同湄公河五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额……对老百姓而言,澜湄合作不是遥不可及的政治词汇,而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好处。
澜湄合作不仅低头“推土”,也抬头“看路”。除了一条天然纽带将流域六国紧密相连,另一个地理优势也赋予了这个合作机制更多的内涵——因澜湄流域地处“一带”和“一路”的交叉地带,湄澜合作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建立之初,有专家评议澜湄合作必将有效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在澜湄地区落地,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试验田”,构筑中国与周边团结互助、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如今,六国正共同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
今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了澜湄合作取得的进展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表示作为首个由流域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启动七年来持续高水平发展,成为次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
二
为什么是武义和上栈头村?先看他们讲述的内容。
黄君俊把武义县30年的下山共富路,浓缩在了两个小故事——
“一个光棍村的集体婚礼”,说的是俞源乡九龙山村搬迁下山后的第2年,村里为6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告别了全村68户人家7年没有娶亲的“光棍史”。
“一家上市公司的共富密码”,讲述了武义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寿仙谷公司,通过大规模流转下山脱贫村的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不但使村民获得每亩上千元的租金,还获得到公司务工就业的机会,年收入可达4至5万元。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的故事,则从一座玻璃吊桥讲起:
2018年,为改变落后面貌,上栈头村村干部和镇里一起,用5天时间跑了7个省市考察旅游项目,经集体商议,决定建设玻璃吊桥。面对资金难题,村民们集思广益,琢磨出“村民49%+村集体51%”的股份众筹法子,筹集了700万元,营业半年就收回了成本。
如今,该村通过项目利润的50%按户分红、50%用于再建设,陆续开发时光隧道、摩天轮、天空之镜、5D影院、海水瀑布等10多个游乐项目,并盘活改造一批闲置农房发展民宿,致富路越走越长。
这两个案例,是浙江在探索共富路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模式。通过30年的接续奋斗,武义累计完成472个自然村5.5万人的集聚搬迁,占全县户籍人口的六分之一;村民变股东,已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普遍模式之一,而干江镇上栈头村较早探索并成效明显。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 图片来源:台州日报
除了精挑细选主题分享人,为何选择共富主题,浙江也有深意。
一是农业和减贫一直是澜湄合作的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多年来,中国为湄公河五国积极提供农业技术和知识培训、建立示范村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既讲效益,又讲情义。
二是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浙江对外开放大局。地方合作是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的倡议提出,支持六国地方政府加强减贫经验、典范做法和相关知识的分享,推动各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创新探索一年多来,已形成一批典型经验,既有底气,又接地气。
不仅论坛。近年来,浙江省与湄公河五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浙江与越南承天顺化市和胡志明市、柬埔寨暹粒省、泰国彭世洛府和罗勇府、老挝琅勃拉邦省等已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去年5月,为期5天的澜湄浙江(嘉兴)果业合作周上,湄公河国家水果经销商洽谈会、进口水果冷链合作研讨会和进口水果网络直播带货活动相继举行,总成交量达3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年外交部“中国参与澜湄合作”十大新闻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经备案,浙江在湄公河五国累计投资842家企业(机构),对外投资备案额超近百亿美元。湄公河五国累计在浙江投资设立328家企业,合同外资近8亿美元,实际外资超4亿美元。
三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老关系不是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本次论坛上,老挝姑娘陆娅的一句感慨,引发共鸣。
2016年10月14日,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第一次来到杭州,走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留学生。第一个学期,她就用得到的奖学金加上勤工俭学、省吃俭用的钱买了涂料,把老挝家里房子所有房间粉刷一新。如今,毕业回到老挝的陆娅,先后在两家中资公司担任翻译、接待等工作,现已升职为副经理,未婚夫是一名在老挝创业的中国人。
像这样的例子,在澜湄合作,在中国外交,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当世纪疫情来袭时,中国始终站在国际抗疫合作最前线,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
2020年8月19日拍摄的位于老挝中部波里坎塞省的中国电建水电三局南屯1水电站项目建设工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是大国担当和风范的体现。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开展大国外交,同西方大国相比有什么不同?形成了什么样的独特风范?”
去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叙利亚阿拉伯通讯社记者第一个提问。
“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根基灵魂,人民至上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初心所系,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执着坚守,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精神品格。”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马朝旭如此回答。
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
国际人士评价,当前全球性挑战加剧,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对话、信任与合作,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得到许多国家认可与支持。
中国外交,为国,为民,为世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