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休渔28载,石浦三代渔民共谱“渔光新曲”

字体:
—2023—
05/01
11:53:39
2023-05-01 11:53:39 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余建文

IMG_4771.JPG

  渔船休渔

  5月1日,又到一年休渔季。

  在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船入港、鱼上岸、网进库,渔民们卸下一身疲惫,大海进入休养模式。

  不远处绵延的海塘上,“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醒目标语,道出了石浦渔民对海洋世代赠予的感恩,也铭记着对过往“涸泽而渔”的反思。

  休渔28载,在人类与海洋的天平上,增加了一枚沉甸甸的生态“砝码”,海洋“伤口”正在慢慢愈合。

  休渔28载,“开洋”“谢洋”年年闹猛,渔民、渔船、渔港却已变了模样,伴着起落千年的潮声,汇成一首耕海牧渔的曲。

  “渔老大”——

  当起护海志愿者

  这两天,73岁的林永法时刻关注村里渔船的动向,“85条应休渔船一定要及时回港休渔,一条也不能少”。

  林永法是石浦有名的“渔老大”,见证过渔港曾经的辉煌,“早年跟着父辈出海,就在石浦港外,一网就捕上3万多公斤大黄鱼”。

  休渔,源于渔场“危机”。

  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量捕捞,浙江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萎缩。“以前渔网网孔有半尺大,后来缩得连两根手指也伸不进去。”林永法心痛地说,夏季捕上来的幼带鱼,眼睛都没长开,“这样下去,捕鱼人要没饭吃了”。

  休渔,就是保渔民的“饭碗”。1979年,在象山渔民的建议推动下,浙江省率先实施伏季休渔制度。1995年,海洋伏季休渔范围扩大到东海、黄海、渤海。

微信图片_20230430195100.jpg

  渔政执法检查。

  东海休渔期原来只有两个月,后来国家渔业部门来象山调研,作为渔民代表的林永法参加了座谈,痛陈滥捕的危害,建议拉长伏休期,保护幼鱼。这一建议被采纳后,东海伏休期延长到3个月。

  船越跑越远,网越撒越大,可打上的鱼虾量少又小。内心焦虑的林永法决定站出来,为保护海洋“呐喊”。

  林永法联合其他“渔老大”,发起“蓝色护海”志愿者行动,自费印制宣传海报,北上青岛、大连,南下厦门、珠海,一路宣传“蓝色护海”。他们还发起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向世界发出“海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议,振聋发聩。

  2007年,林永法“上岸”,尽管不再捕鱼,作为渔村干部,他依然奔走在海洋保护一线,督促渔民配合执行休渔规定,大力呼吁减船减产、打击非法捕捞。

  在他奔忙的身影背后,“蓝保”注册志愿者已发展到1万多名,开展协助禁捕、清网净滩、海上救援等行动,“朋友圈”越扩越大,这让林永法倍感欣慰。

  “守护海洋就是守护家园,是我们渔民一辈子的责任。”林永法说。

  “渔二代”——

  靠海吃海再“上船”

  “五一”假期来了,东门渔村的林兴龙被“钉”在了码头上,安排一批批客人乘坐休闲渔船出海,拉小网吃海鲜。“三天预订的航次有60多个,歇不下来啊。”林兴龙笑得合不拢嘴。

  53岁的林兴龙是石浦第一批退捕转产渔民。他说:“捕鱼是‘靠天吃饭’,一年到头在海上漂,捕到的鱼却越来越少。”

  在象山渔船捕捞业陷入连年亏损的“黑暗时刻”,在船上干了10来年活、数次与断裂网绳“擦身而过”的汉子含泪卖掉了渔船。和许多转产渔民一样,上岸后的林兴龙过得并不太顺,他卖过油漆、开过服装店。然而,他时时关注国家的休渔和渔业捕捞政策,“因为放不下心中的那一片海”。

微信图片_20230430195010.jpg

  东门渔村休闲渔船。

  2017年,国家把东海、黄海、渤海、南海首次统一到5月1日伏休,全国“一盘棋”,休渔期最长达到4个半月,并实施“史上最严”禁渔执法。

  伏休禁渔管控“网”织得愈发严密,海洋保护力度逐年加大: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双控”,实现零增长、负增长;财政补贴,鼓励渔民减船转产;浙江强力推进“一打三整治”,投建海洋牧场、实施大规模增殖放流,促进渔场修复……

  “渔民,终究离不开海!”林兴龙没想到,10多年后,自己又上船“靠海吃海”。

  这是一次命运的循环:2018年,林家四兄妹做了个重大决定:筹资1800万元,重新打造5条休闲渔船,改造村里的码头,依托东门岛的旅游资源,转行吃起了“旅游饭”。

  “这次‘靠海吃海’大不一样。”林兴龙说,休闲渔船很安全,客人乘船出海拉小网吃海鲜,还会购买鱼干制品等,效益比捕鱼好。

  疫情三年,休闲渔船项目经营艰难,但林家兄妹坚定看好它的前景。今年2月底,休闲渔船提前接待游客,“‘五一’假期的所有班次,一个多星期前便被订购一空。”林兴龙期待今年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渔三代”——

  海鲜电商拓新市

  这几天,别人家船进港休整,莫敏丰却“逆行”了,忙着准备过几天钓船出海作业,采购生活物资、冲冰、加注燃油,有一大堆事……

  “85后”莫敏丰是一名海鲜电商,作为石浦的“渔三代”,他大学毕业后没有承继父业,而是在杭州与朋友合伙开网店,并且掘到了“第一桶金”。

IMG_5811.JPG

  大黄鱼鱼苗增殖放流。

  工作、生活在杭州的莫敏丰,发现大城市里的人想要吃到新鲜、优质的海鲜很难,鱼鲜市场与百姓餐桌的渠道并不通畅,“卖难”与“买贵”现象并存。

  自己在电商行业奋战多年,而父母一直在石浦从事水产品交易,如果联手发展“生鲜电商”,一定会有不错的前景。

  2016年,莫敏丰回到石浦老家,与家人一起创办了淘宝店“莫家码头”,成为象山首批海鲜电商。当年开渔节,网店3天卖了2500多份竹节虾,销售额20多万元。

  之后,莫敏丰一家干脆在中国水产城边租了店铺,每天凌晨采购新鲜渔获,上网接单销往各地。这几年,他的买卖越做越顺,从淘宝店延伸到微信、抖音直播,并新建200多平方米的冷库,拉起一支20多人的营销队伍,把石浦海鲜卖到了长三角和全国各省会城市。

  去年,莫敏丰投资500多万元,购买了一艘二手钓船,改捕为钓,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渔家“基因”。

微信图片_20230430195143.jpg

  钓船夜钓带鱼。

  “休渔促进了钓船作业,而且钓上的渔获在休渔期卖,特别抢手。”脑子灵光的他不惜每年花费10万元,开通卫星网络让钓手在渔船上开直播吆喝卖鱼,一条条银光闪闪的活带鱼,看得网友大呼过瘾。

  在石浦,莫敏丰结识了一群创业的朋友,他们有从事水产电商的,也有搞滨海民宿、经营渔家乐或者水产养殖的,各种各样,为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元素。

  “现在公司抖音粉丝数已超过了30万人,成了小‘网红’。”莫敏丰笑着说,接下来将引入生产线,对海捕水产品简单加工,走精品化线路,让石浦海鲜的名气更响。

  短评

  共谱新时代“渔光新曲”

  时晓竹

  每年的“五一”,在人们唱响“劳动者之歌”时,宁波渔民在共识之下,共谱新时代“渔光新曲”。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还曾让东海之滨的宁波渔民笃笃定定——那时,捕鱼用的是小木船,但每次出海能捕到好多大鱼。后来,人们发现,船越造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渔获远不如前,常见的带鱼、黄鱼等捕获量越来越少,鱼的个头也越来越小。而这,也促成了宁波渔民守护海上家园的自发自觉之举。

  1979年,在象山渔民的建议推动下,浙江省率先实施伏季休渔制度。1995年,海洋伏季休渔范围扩大到东海、黄海、渤海。彼时,休渔期限为7月1日至8月31日。从1998年起,期限调整为6月16日至9月15日。2013年,休渔期调整为5月16日至8月1日。而2017年起,东海、黄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休渔期统一提早至5月1日。

  不仅如此,从2002年开始,中国七大重点流域中,长江、珠江、淮河和黄河先后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禁渔期制度。

  一个个维度,足可窥见上下同心,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的自觉和决心——护好“蓝色牧场”,造福子孙后代。

  而休渔更为现实的考量是,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民增收?

  悠悠28载,三代宁波渔民,共同守护海上家园,让江海休养生息,可圈可点,可待可期。从发起“蓝色护海”志愿者行动,到主动“上岸”转产,再到从事水产电商。同样的“靠海吃海”,宁波渔民在守护的同时,通过转型“转”出新境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渔民;休渔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在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船入港、鱼上岸、网进库,渔民们卸下一身疲惫,大海进入休养模式。